日前,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上海市医保局、上海市药监局指导,由《解放日报》联合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组织开展,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上海市卫生经济学会协办的第八届“上海医改十大创新举措”评选开始接受网络投票。
第八届“上海医改十大创新举措”评选活动自今年三月启动以来,全市各办医主体、医疗卫生机构踊跃推荐、积极申报,共收到122家单位推荐申报的142条举措,创下历年之最。经专家遴选产生30项入围举措。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麻醉科与门办、互联网办公室的医改举措——构建数智化围术期风险精准防控体系,筑牢医疗安全防线与效能提升入围,一起来看↓
4号
构建数智化围术期风险精准防控体系
筑牢医疗安全防线与效能提升
闵行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按照上转“给得足、转得准、用得好”,下转“放得下、接得住、管得牢”原则,优化“上转”路径,破题“下转难”,让签约居民获得整合型、连续性、全过程的卫生健康服务。通过系列措施,社区平均住院由130天降至42天,门诊占比提升至66.4%,连续两年社区病种覆盖排名全市第一、全科临床质控全市第一,新建家庭病床占全市1/5。
上海市闵行区医疗保障局
针对中医、康复领域监管难题,推动从“人防”向“技防”转型,通过人脸识别与腕带扫码绑定“医-患-项目”数据链,实现事前提醒、事中审核、事后监管,有效杜绝虚假治疗和项目冒用,破除床旁治疗监管盲区,实现诊疗全流程真实可控,切实守护群众“看病钱”,促进康复领域健康发展。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