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载春秋,一份满分答卷。在申城,每一吨碳排放权都在“绿色账本”上精准流转,勾勒出市场机制驱动低碳转型的生动轨迹——这座城市的碳市场,已悄然写下连续十二年100%履约的全国独一份纪录。
据上海市生态环境局消息,自2013年上海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简称:上海碳市场)开市以来,上海碳市场现货(含拍卖)累计成交2.65亿吨,成交金额突破55.44亿元,成为全国唯一连续十二年实现全额履约的试点地区。
市场稳步运行背后,是覆盖钢铁、化工、汽车、航空、水运等28个行业、400余家企业的广泛参与,年碳配额总量约1亿吨。
同时,上海推出了“电-碳”协同机制。2025年1月至9月,上海绿电交易超过80亿千瓦时。上海还创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激励机制,对表现突出的企业给予0.3%或0.5%的免费配额奖励。
上海还创新市场调节机制,组织开展配额有偿竞价发放。据透露,至2025年8月底,上海共举行碳市场配额有偿竞价发放16场,有偿发放总量2668万吨,竞买成交总量1045.71万吨,总成交金额6.28亿元。碳金融生态也逐步丰富,形成“碳现货+碳远期”联动模式,碳质押、碳回购、碳保险等产品不断落地,为资本与碳市场融合开辟新路径。
与此同时,碳普惠机制悄然走进市民生活。碳普惠专区自正式上线以来,累计吸引超20万名民众开户,近500个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参与,签发10万多吨减排量。
据悉,未来上海将全面提升碳市场运行能力,聚焦“实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提质增效行动”“实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引导激励行动”“实施碳市场创新能力提升行动”三大行动,提出了16项重点改革任务,包括建立健全配额总量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和碳市场信息发布制度、健全碳普惠可持续运行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碳市场保障监管体系、丰富碳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创新碳市场与绿色金融市场协同机制、丰富专业人才市场供给和加强国际与区域合作交流等。
信息来源:上观新闻
“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是上海自贸区管理委员会唯一认证的官方公众号,在这里,您可以得到最权威、最全面、最及时的上海自贸区各类信息。关注我们,让我们一起读懂自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