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作业日”
每周一天,作业“清零”,成长“加分”,闵行学子迎来教育新体验。
2025年5月,上海市教委发布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优化上海市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提高作业育人水平的通知》,推动学校逐步建立“小学每周一天无作业日、初中每周一天无书面回家作业日”的制度。闵行区教育局迅速响应,结合区域“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区”特色,推动学校积极创新实践,确保“无作业日”不是简单的“减法”,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加法”,让学生们在“留白”的时间里,收获更多元的成长体验。
一起来看看!
实验小学秉持健康发展理念,积极探索“无作业日”创新实施,将“无作业日”和“综合体育活动2小时”统筹安排,实施错时无作业日,一二年级每周二、三四年级每周三、五年级每周四为无作业日,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各年级开展序列专项体育活动,不仅减轻了学业负担,更保障了每一位学生拥有充足的活动空间和时间。同时深化作业研究和设计,以“减量重质有特色”为目标,大力开展单元整体作业设计、跨学科探究性作业设计、长假实践作业设计,助力孩子们主动健康成长。
紫竹小学以 “轻负高质” 为核,构建 “日常-周度-月度”递进的“三维一体”无作业日体系,让“无作业”不止于“减负”,更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载体。
日常依托“学习能量卡”,学生凭课堂表现、练习任务积卡,可兑换免作业机会,以正向激励撬动自主学习,形成“越自主越优秀”的循环;每周一为全员无作业日,当天也被定为“快乐活动半日”,开设50余门五育课程,为学生留足调研、探究的时空;每月最后一个周一为“总结成长日”,延续无作业安排,教师引导学生错题分析、反思复盘,形成深度学习闭环。
蔷薇小学将每周三设立为无作业日,这一天也是孩子们的探索日。学校以实践性作业为载体,推动作业管理从“量控”向“质变”转变。学校围绕生活实践、素养提升、健康促进三个维度设计活动,涵盖家务劳动、生产实践、艺术欣赏、体育运动等,强化“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建议清单制、自主选择、免成果提交等方式,减轻负担、激发兴趣,并定期征集反馈,持续优化内容,丰富孩子们的学习生活。
华师永德积极响应市教委“减负增效”要求,通过智慧笔、AI批阅机等数智工具实现课堂效率提升。依托闵智作业平台构建“三导三精”智慧课堂教学流程。确定周三为“无书面回家作业日”,利用无作业日开展跨学科项目化学习。通过“四级审核”教辅征订机制严控作业质量,利用学情报告实现精准教学,使“无作业日”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切实做到“减量提质”。
交大马桥实验以 “每周三一天无回家作业日” 重构育人路径。依托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课,优化课后服务模式,发展学生兴趣,推动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主动发展特长,落实 “以生为本” 理念。对教师而言,“无作业日” 减轻作业批改负担和教学压力,可以在工作之余锻炼身体,有更多时间阅读学习,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家长发现“周三无作业日”孩子能自主安排时间,自由开展户外亲子活动,跟孩子进行更多的沟通互动,促进家庭亲子关系的和谐,真正实现学生的“减负增效”,学校、教师、家庭三方共赢。
华理梅陇积极探索作业管理路径,提高作业育人水平,将每周一设立为“无书面作业日”。围绕“科艺体悦” ,学校为学生开设了校级特长培养项目15个,包括体育类、艺术类、科技类、综合实践类活动,学生自主选择报名参加。在这天,家校协同开展“三伴”活动:一起阅读、一起运动、一起劳动。创设共同体验、亲子互动、健康快乐、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
“无作业” 的背后,藏着更丰富的教育。它让作业回归育人的本质,让教育跳出纸笔的局限,真正看见孩子、关注孩子、成就孩子。闵行区教育局将持续推动“无作业日”内涵的不断丰富,优化“无作业日”的实施策略,推进“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中小学高质量作业体系建设,引领育人方式的变革,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健康成长、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