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嘉定 > 文章详情

从“接得住”到“创得出”,嘉定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进阶之道

转自:上海嘉定 2025-09-23 14:00:06

在嘉定,高校院所集聚、创新资源丰富,特别是生物医疗领域,有一大批创新企业、领军企业。近日,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上海市促进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全链条发展行动方案》上网公开。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嘉定正不断完善“医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链条,围绕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打造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区。

布局打造细分产业赛道,已落“先手棋”

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广泛应用,高端医疗器械产品加快向智能化、集成化、个性化发展。近年来,上海医疗器械产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生物医药产业重要组成部分。

打造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区,嘉定在全链条布局谋划上,已落下“先手棋”。举几个简单的数据,全区已有医疗器械生产、研发在地企业156家,经营性企业160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57家,规上制造业企业35家,上市公司4家。

这串数字的背后,其实是嘉定锚定未来健康产业布局,依托嘉定高端制造业基础,谋定快动的实践。

在2023年,嘉定区就提出,打造全球精准医疗产业创新高地、全国高性能医疗设备及器械产业示范区和上海生物医药产业新兴特色园区。

当前,嘉定区生物医药产业已形成“高性能医疗设备”和“精准医疗”产业名片,拥有“复旦”、“瑞金”两大创新锚点、大院大所服务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策源优势及“联影医疗”等链主企业,依托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和新城建设,具备了产城融合优势和医工融合先发优势。

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产业体系的“顶层设计”。《行动方案》提出建设浦东、闵行、嘉定三大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区,对嘉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嘉定将立足高端医疗器械,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医疗器械研发转化引领地、高端制造集聚地、产医融合示范地。

医疗器械企业的集聚,并非偶然

以心医疗公司全球首款可同时用于经心尖和经股静脉路径的二尖瓣介入置换产品;艾普强粒子设备公司成功研制出首台国产质子治疗示范装置;联影医疗推出的业界首款智慧仿生微创介入手术系统;三友医疗全球首创同步适稳颈椎融合系统……这些创新都诞生于嘉定,并非偶然。

2024年医疗器械产业产业规模201亿元,同比增长7.9%,实现产值132.7亿元,同比增长10.3%。2025年,嘉定区医疗器械在建项目8个,总投资超36亿元,产业集聚效应可见一斑。

其中,联影小镇建设将发挥联影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推动高端医疗装备产业集群式发展,引入上下游特色产业项目,进一步完善联影小镇生物医药的产业链。“械谷”以瑞金医院国家医学中心建设为牵引,将打造由“转化核”“创新岛”“智链港”构成的产医融合示范地。

目前,嘉定区正在全要素提升创新能力上寻求更多突破,聚焦在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应用突破等维度持续发力。基本形成了包括联影医疗、三友医疗、瑛泰医疗、康德莱企业集团等等高端医疗器械上市企业“第一集团军”和以艾普强质子设备、以心医疗、瑞凝医疗、杏脉科技等一批创新领军企业,构建起多点覆盖、上下游衔接、核心龙头企业引领的产业发展态势。

产业的“大脑”和“配套”,已全面铺开

表面上看,首台套的创新产品都是企业冲在“前沿”,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嘉定区已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交大·瑞金·联影医学影像先进研究院、MEMS医用传感器设计加工服务平台等16个医疗器械产业平台。

在产业赛道层面,产业的“大脑”和基础“配套”已经全面铺开,正全方位提高企业服务水平,不断优化完善金融支撑、人才保障、平台集聚等为一体的服务体系。

比如,位于嘉定工业区的MEMS医用传感器设计加工服务平台,拥有国内首条8英寸“超越摩尔”研发中试线和约5000平方米的洁净室,具备3D微纳加工以及新工艺、新器件、新系统的研发与量产能力。该试验线支持各类MEMS产品的研发和小批量生产,可以有效解决医用传感器初期样品数量少、难以寻找供应商的难题,促进区域内相关企业的发展、加强产学研合作。

在这里,往往一个新想法、新技术,通过三甲医院优质的科研临床资源和制造业产业基础,就可以快速地孵化出一批优秀的项目进入到临床,最终实现产业化。

今年以来,在创新驱动方面,嘉定紧紧围绕“主体培育、创新策源、成果转化”的目标定位,进一步激发企业主体创新作用和政府协同创新作用。目前,嘉定区已经发布了《嘉定区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企业单项最高可享受5000万元的政策支持。这无疑将助推企业在嘉深耕发展的信心。

截至2024年底,全区企业有效医疗器械许可证700余张。2024年新增三类医疗器械注册批件34个,二类医疗器械注册批件28个,进入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2个。17个医疗器械产品纳入上海市生物医药“新优药械”产品目录,创新转化率得以持续突破。

撰稿:李华成
编辑:黄骊越

点赞分享给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