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科技 > 文章详情

用工程科技改写“变老”的定义,中瑞两国科学家热议“健康老龄化”| 浦江创新论坛

转自:上海科技 2025-09-23 14:00:01

人口老龄化正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议题。近些年,生物医学与数字健康的进步为健康老龄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如今,老龄化并不意味着衰退,而是一场关乎活力、独立与品质的长久追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工程科技赋能老龄化的目标不仅是延长生命,更是要守护身体与认知的健康,让每个人都能在岁月的长河中依然独立生活、享受生命。

9月22日,作为2025浦江创新论坛之一的健康老龄化专题研讨会暨第二届中瑞工程院创新论坛在张江顺利举办。本届论坛以“科技赋能老龄社会,创新驱动健康未来”为核心主题,紧扣全球人口老龄化这一重大挑战,搭建起中瑞两国工程科技领域的高端对话平台。

正如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在致辞中所言:“本届论坛不仅是一场学术盛会,更是中瑞两国携手创新、深化合作的重要平台。我们相信,依托双方各自的优势,必将催生一批具有全球示范意义的解决方案,让‘变老’不仅更长久,更加健康、敏锐、充满力量。”

 工程科技赋能健康新生态

从医院走向家庭、从治疗转向预防,正是当今健康老龄化的核心趋势。在这一过程中,工程科技成为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推动力。

瑞士工程院院士、瑞士电子与微技术中心(CSEM)副总裁阿兰-塞尔日•波雷带来了一系列令人眼前一亮的技术:无需充气、仅靠手机摄像头即可实现无创血压监测的可穿戴设备;可实时监测睡眠呼吸状态的轻便贴片;甚至仅通过普通摄像头,就能远程捕捉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的非接触式监测系统。“我们正努力把医疗行为融入日常生活,让健康管理变得更自然、更持续。”波雷表示。

这些技术将临床关怀延伸至日常生活,使家庭成为主动照护场域而非被动环境。不难看出,由技术驱动监测、康复和个性化干预正在成为照护的核心。

在国内,工程科技同样与传统智慧交融焕新。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讲席教授、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程京分享了其团队基于中医眼象理论开发的智能健康筛查系统。借助人工智能分析眼底图像,该系统可早期识别糖尿病等慢性病风险,目前已在全国30家医院落地使用,成为“科技赋能传统医学”的生动范例:利用生物标记物、先进影像学和基因组学的早期诊断能在症状出现之前识别风险;可穿戴传感器与智能家居设备持续监测活动能力、睡眠、心血管健康及认知状况;人工智能可将数据流转化为预测模型,从而实现主动干预;神经刺激、精准康复和个性化营养方案则为维持身心机能提供更多工具。

“编织”全方位健康“防护网”

健康老龄化远不止于“医疗”一词所能涵盖,它更是一个融合营养科学、疾病防控、康复支持等多维度的系统工程。

瑞士工程院院士、瑞士布勒集团首席技术官伊恩•罗伯茨从食物科技角度提出:“饮食,是最温柔的医疗。”他表示,尤其对老年人而言,肌肉流失、免疫下降、认知障碍等问题,均能通过精准营养干预实现有效预防。

会议期间,伊恩呼吁推动全球建立更统一的膳食标准,并介绍了细胞农业、精准发酵等前沿食品技术,为未来个性化健康饮食提供全新可能。

而在疾病防控层面,中国卒中发病呈现“年轻化、高复发”特征。“为此,国家层面推动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卒中中心网络和急救地图系统,大幅提升溶栓、取栓等急救效率。”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首都医科大学校长吉训明分享了中国在脑卒中防治方面的系统实践,“我们正在把‘时间就是大脑’的理念,转化为可执行的数字化救治网络。”

目前,全国半数县医院已具备卒中急救能力;下一步重点将是构建更完善的基层康复体系,让患者真正实现“病有所救、康有所依”。

搭建国际合作“彩虹桥”

“以全球智慧支撑,才能筑牢人类健康的共同根基。”正如李晓红所说的一样,无论是突破性的技术研发,还是系统性的公共健康策略,单打独斗已难以应对老龄化这一复杂议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大学校长刘昌胜在致辞中表示,中瑞两国工程院已在联合科研、平台共建与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扎实进展。例如,中瑞先进技术研究院在脑机接口、数字医疗等领域的合作已初见成效。

瑞士方面则带来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成熟模式。如CSEM作为一个公私合营研究中心,长期致力于将实验室技术快速推向产业应用,其经验为中国提供了一条可借鉴的道路。

在药物研发方面,日内瓦高等专业应用科学大学生物工程教授吕克•斯托皮尼介绍了利用3D人源神经组织模型研发神经退行性疾病药物的新方法,为中国在阿尔兹海默症等复杂疾病领域的研究打开了新思路。

“中瑞两国各具独特优,瑞士在临床研究、转化医学和整合医疗模式等方面经验深厚,而中国则拥有无可比拟的规模优势、技术创新能力以及快速推广解决方案的实力。”瑞士工程院院长贝努瓦•杜比在致辞中表示,两国在智慧医疗、AI辅助诊断、远程康复和个性化预防项目上的合作,将显著提升生活质量并减轻老龄化带来的社会负担。

“上海科技”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企业及专家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

作者:殷倩

↓分享

↓点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