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今日闵行 > 文章详情

上海第一家“一站式”零工市场的故事:找工作免费短住,还有人“手把手”帮

转自:今日闵行 2025-09-23 07:24:00

“十五分钟就业服务圈”如何助力便利求职?全市首家一站式零工市场有何特色?“五一”调解组织网络何以直击传统调解体系难题?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营商环境是发展的关键支撑。即日起,“今日闵行”与区人社局合作推出“乐业在闵行”系列报道,看闵行如何以人社“软服务”,提升区域发展“硬实力”——

作为闵行区零工市场(浦江站)的前台接待员,张佳佳必须记住很多名字。

每一天,《就业意向人员登记表》上的名字都在增加。“哪些企业在招工?哪些求职者还没找到工作?”这些问题在张佳佳的脑海里不断打转。

徐为友,编号529。“他是本地人,退休后想找点事做,就推荐了驾驶员的兼职。”编号478的李秀菊在“个人特长”一栏填上了“山东人、面食”,已经顺利在一家早餐店任职。在更早的记录里,23岁的陈杰锐在填表当天,张佳佳就帮他找到了一份保安的工作,而浦江零工市场也短暂地成为了他的家——当暂无居所的求职者来到这里,零工市场将提供3到7天的免费住宿,安放他们在上海最初的日子。

免费7天、拎包入住

每个房间门牌都写着“我的家”

15间宿舍、66个床位,每间都配备空调、办公桌和单人的储藏柜,往上一层还设有共享书屋、共享厨房、健身设施和洗浴空间。这个被称为“零工YI家”的住宿区,就设置在闵行区零工市场(浦江站)的二至三楼。

2023年6月,闵行区就业促进中心瑞丽分中心推出全市首家线下实体化零工市场,此后相继成立闵行区零工市场颛桥站、吴泾站。

建设初期,浦江零工市场负责人郁宣东曾去多个零工市场走访调研,“每个零工市场各有特色,但缺少了一些整合性”。他举了个例子:“寻找工作期间,外地求职者急需一个‘临时落脚地’”,尤其是餐饮从业人员,还将面临一周左右的健康证办理等待期,对短期住宿的需求很大。

既然求职者需要这些配套服务,能否建设一个综合性的站点?在与求职者不断接触的过程中,“一站式”的想法逐渐成型。4月18日,作为上海市首个一站式综合性零工服务平台,闵行区零工市场(浦江站)正式运营,集“就业服务、短期住宿、技能培训、权益保障”为一体,总建筑面积达1200平方米。

共享厨房设置在零工市场三楼,设备齐全

张佳佳是第一位入职浦江零工市场的前台接待员,也是“零工YI家”的首批入住者。她特别提到了零工市场三楼的共享厨房,晴天时不用开灯,阳光透过倾斜的顶窗照进来,一切都暖洋洋的。“想做菜的时候,从这里走出去十分钟有个菜场,不想做的时候也可以点个外卖。”张佳佳说。

市场正式运营前一天,她擦拭着前台的桌子,一抬头就听到郁宣东笑着说:“以后这里就是你的家了。”在每一位入住者的门牌上,都写着小小的“我的家”三个字。

有传统行业,也涉及新业态

有些“就业顾问”就来自工厂一线

不久后,张佳佳迎来了一位室友:来自黑龙江的朱凌今年21岁,6月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18岁到20岁出头的学生一般是来找实习或暑假工,30岁左右的通常希望找长期的正式工作。”在朱凌的观察中,看重日结兼职或零工工作的以40岁以上居多。

零工就业者的岗位选择也在不断扩容。“之前提到‘零工’,我想到的是保洁、建筑工、操作工一类的工种,但其实‘零工’的内涵可以更加丰富。”朱凌面前的企业招工名单上,除了传统的零工岗位,也包含地铁安检员、物流分拣员、收纳师等与服务业挂钩的岗位,年龄和学历的门槛较低,大多经过简单培训即可上岗。

随着企业季节性、零散性订单的出现,一些零工求职者就像迁徙的候鸟,循着用工的潮汐南下北上。“他们有明显的特征,能吃苦、想赚钱。过年或农忙前找个零工,干几个月就回老家。”张佳佳是河南人,她曾在郑州工厂一线做技术员,身边的职工来了又去,“流水线不能断,来了新员工,就要教他们怎么干活,顺顺利利地把东西生产出来”。

在招聘旺季,颛桥零工市场一天能接待五百多人

相似的情况还发生在闵行区零工市场(颛桥站)。在这里,前台接待员被称为“就业顾问”,她们中的一些有着与张佳佳几乎重叠的人生轨迹:工厂一线出身,独自赴上海打拼,经历了从零工求职者到就业接待员的身份转变。

温荣美正在为求职者提供岗位建议

温荣美来自云南,做过来料检验员,曾辗转于多家上海工厂。第一次见面时,她正在整理手写的登记本,有些求职者的名字用铅笔浅浅打了勾,意味着他们顺利找到了工作。“虽然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但哪些厂在招工、工价如何、几号发工资,这些都要记在心里。”温荣美说。

颛桥零工市场负责人余娇表示:“许多‘就业顾问’曾在工厂上班,适应能力很强。他们对零工的了解比我们更深,能够准确地向求职者推荐岗位,应聘成功率很高。”

但对“张佳佳”而言,这份精准的体察还有着更温情的含义:“我也是从外面一路打工过来的,能帮到其他求职者是一种快乐。”零工市场托举了她们,那些她们曾经走出去的地方,也将成为其他求职者新的起点。

曾帮拾荒者找到工作

一面锦旗写着“就业引路人”

浦江零工市场的入口旁,一面写着“就业引路人,真情暖人心”的锦旗挂在张佳佳每天都能看到的位置。赠送者陈杰锐是一名23岁的退伍军人,锦旗挂上墙时,距离浦江零工市场正式运营刚满一个月。

佳佳姐,能不能帮我找个工作?我只相信你了。”来到零工市场那天,陈杰锐显得气愤又懊恼,他说遇到了黑中介,被骗去几百块,“几乎走投无路了”。幸运的是,张佳佳很快帮他找到了一份保安的工作,对方要求“招退伍军人,要年轻”。陈杰锐的面试很顺利,当天就住进了楼上的“零工YI家”。

陈杰锐手写的感谢信

5月的一天,陈杰锐把一封感谢信塞到了张佳佳手中,信中写道:“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早已融入血脉。你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这句话的分量,为困难群体搭建桥梁、传递希望。”信的末尾提到了他的期许:“愿更多人通过浦江零工市场找到更适合的工作,去实现人生价值。”

余娇(左二)正在协助拾荒者求职

陈杰锐的例子并不是个案,余娇也曾遇到过一位“特殊”的求职者。“他常年以拾荒为生,缺乏找工作的渠道,也没有固定住所。”经宝山区救助管理站联系,余娇第一次见到了他:拿着老人机,连微信也没有,只会写自己的名字。余娇先尝试帮他找了一份最简单的仓库搬运工作:“没想到适应得很快,企业8点开工,他还会提早半小时去打扫卫生,最多的一个月拿了近8000元。”

在颛桥零工市场,许多求职者带着行李找工作

这也是余娇所提到的零工市场更深的意义:“找到工作只是一个开始,更重要的是协助求职者融入社会、实现价值。”通过政企合作的规范化运营,零工市场降低了企业灵活用工的风险,也填补了传统用工形式之外的细小孔隙,让求职者的道路走得更宽、更顺畅。

从上海首个到成片复制,闵行零工市场的道路还将延伸到何处?8月8日,浦江零工市场与万达零工驿站达成合作运营协议,将在浦江、周浦、颛桥、马桥四家万达进行首批试点落地。在未来,这条路还会进一步延伸到人流密集的商圈内乃至求职者的“家门前”。

记者:陈奕宁

初审:陈依婷

复审:方雨斌

终审:王婷婷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