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合作交流 > 文章详情

教育帮扶 | 当AI融入教学: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这堂数学课有点“帅”

转自:上海合作交流 2025-09-22 18:18:47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这个抽象的数学法则,在西藏日喀则市的一间教室里,通过AI技术变得触手可及。

9月18日,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举行市级初中数学教研活动,上海市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队成员、初中数学教师金帅执教《有理数的减法(1)》,为高原课堂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一个生动样本。

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光明学校金帅老师执教市级公开课

这堂别开生面的课程,正是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持续推动沪藏教学共研、深化教育援藏工作的一个最新缩影。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始终充分发挥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优势,积极搭建沪藏教学共研平台。近年来,学校先后组织开展思政创新课、心理、化学、英语、传统文化融合数学等一系列市级公开课及专题讲座,持续引入上海先进教育理念与优质资源。此次教研活动,再次有效激发了课堂活力,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与教学规范创新,为西藏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第十一批援藏——上海市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队管理干部、浦东新区高中数学兼职教研员、上海海洋大学附属大团高级中学孙玲玲指导备课

破解减法密码

针对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可能存在的困难,金帅老师从日喀则昼夜温差这一真实生活情境切入,巧妙地将数学与学生的日常经验相联系。他通过数轴的动态演示,将“有理数减法”转化为“加法”的数学本质直观呈现,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运算法则,实现了从具体感知到抽象概括的自然过渡。

金帅老师正在进行课堂导入

变“课堂”为“学堂”

本节课打破传统讲授模式,以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为核心,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金帅通过层次分明的问题链设计,推动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中逐步构建知识体系。多媒体动画的巧妙运用,有效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积极,展现出良好的数学素养与合作能力。

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总结

玩转AI数学

本堂课最大亮点,是创新引入人工智能技术。金帅老师借助Deepseek平台,只需输入教学指令,AI便能即时生成交互式练习题并嵌入网页。学生们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输入答案后系统立即给予反馈,这种即时、可视化的学习方式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可触可感,仿佛为学生配备了一位“AI辅导老师”,大幅提升了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参与度。

本次公开教学也折射出上海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前沿理念。就在今年6月,上海市基础教育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数字化转型工作推进会明确要求加快推进数字教学系统智能升级,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作为上海教育援藏的重要举措,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正积极引入上海在AI课程建设、数智化教学等方面的先进经验,让“上海智慧”在高原课堂中生根发芽,为后续沪藏教育协作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实施路径。

学生使用人工智能生成HTML网页进行课堂练习

课后研讨中,与金帅老师结对的“青蓝工程”学员、初中数学教师赵艳红提出:“我最好奇的是,AI工具能否真正理解我们学生的思维误区?”这一问题引发了关于人机协同深度的热议。

金帅老师分享了他的设计逻辑:“AI并非替代教师,而是通过即时、可视化的反馈,为教师提供‘透视学情的眼睛’,从而实现更精准的引导。”

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初中数学教研组长于秋玲指出:“这堂课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教学范式,为我们后续的教研指明了实践方向。”

与会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围绕人工智能如何辅助抽象概念理解、如何优化课堂提问与话语引导等实操性问题展开思维碰撞。大家一致认为,本节课生动诠释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技术为支撑”的现代教学理念。

本次教研活动为沪藏两地的教育协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数字化的内涵。以本节课为起点,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将继续与上海教育团队紧密合作,聚焦智能技术在教学设计、课堂实施与学业评价中的常态化应用,持续探索适合日喀则市学生的AI融合教学路径,让数字赋能真正走进日常课堂,助力每一位学生成长。

来源:上海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