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长宁区人大代表第十监督小组聚焦“新建2座口袋公园”和“完成300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两项民生实事,坚持深入一线,倾听民声、收集民意、汇聚民智,推动“群众盼的事”成为“政府干的事”。
口袋公园,虽只方寸之地,却是市民休闲漫步、相遇交流的“生活客厅”。为了更精准地了解居民想法,监督小组成员分批自行前往风铃绿地,与晨练、慢跑、游憩的居民聊天,听他们讲述对绿地改造的期待:“驿站地砖易滑,老年人上厕所心惊胆战”“手机没电很麻烦,要是有充电设施就好了”……你一言我一语中,老百姓的真实需求逐渐清晰。
在虹桥人才林,代表们时停时行,从草木绿化到园路步道,从游乐设施到无障碍建设,认真察看每一处设施。在吸收了百姓们的建议后,代表们在监督中更加地游刃有余,“公园紧挨人才公寓,又靠近河道,视野开阔、蓝绿交融,对居民生活来说是很便利、舒适的。”民生实事,再小的事也是重要的事,代表们与现场跟进的部门工作人员还就无障碍通道扶手安装、游乐设施布局、苗木补种等方面细节开展了沟通,力求让口袋公园建设更符合百姓的心意。
“完成300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是直接关乎特殊群体生活质量的暖心工程。监督不仅在于查看总体进度,更在于发现并推动解决那些隐藏在细节里的“个性化”需求。在一户居民家中,卫生间正在重新进行防水施工。代表们仔细察看防水层的粉刷情况,并认真地询问:“防水层刷了多高?淋浴区有没有做到位?”施工负责人详细介绍了防水工艺和标准,代表们听后点头认可,但仍细心提醒:“卫生间是日常生活中需要使用的重要空间,防水一定要做得扎实,哪怕多刷一遍、多做一层,都是对居民长期生活的保障。”
在另一户居民家中,正在安装中的电动窗帘引起了代表的注意。他们不仅测试了窗帘开合的流畅性,更关心居民是否能够熟练操控。“您觉得这个遥控器好用吗?需不需要我们再教您几遍?”一位代表耐心地握着遥控器,一遍遍演示如何调节,直到居民笑着点头:“会用了会用了,原来这么方便!”代表们这才放下心来,并建议工作人员在日后安装中附上一张简易操作图示,让更多家庭能够快速上手。
这些细微之处的关注,正是人大代表监督履职的生动体现。代表们强调,无障碍改造不仅要“改到位”,更要“改得贴心”。他们建议,在坚持标准化施工的同时,要进一步增强服务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更加注重与居民的沟通和培训,真正让每一处改造发挥出应有的效用,让民生工程更有温度、更显实效。
本次监督活动不仅是简单的视察,更是一次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第十监督小组的代表们坚持“一线工作法”,深入项目现场、倾听居民心声、查阅资料数据,将监督贯穿于民生实事项目的推进链条中。他们提出的建议具体、精准、可操作,直指项目在细节处理、功能提升和长效管理上的关键点,体现了人大代表深厚的为民情怀和扎实的履职能力。
监督结束后,小组已将梳理出的问题与建议正式反馈给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并将持续跟踪后续整改落实情况,形成“监督-反馈-整改-再监督”的闭环,确保两项民生实事项目都能高质量完成,真正成为经得起时间和群众检验的“民心工程”。
从关切“一草一木”的公园细节,到守护“一户一策”的家庭无障碍,长宁区人大代表的监督之力正渗透到城市治理的神经末梢。他们以脚步丈量民情,以监督推动落实,让“为民办实事”的过程成为汇聚民智、回应民需、体现民意的过程,不断赋予全过程人民民主新的实践内涵。
觉得文章不错,就点个“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