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杨浦 > 文章详情

一场“邻”距离的“坊”谈会,助推全龄友好型社会建设

转自:上海杨浦 2025-09-22 17:35:02

“如果我想预约助医陪诊师,应该怎么操作呢?”

“家里的老年人记忆力有点儿差,有什么好办法么?”

凤城南片的老年食堂什么时候开张?”

……

当老龄化浪潮持续袭来,社区养老服务该以怎样的形式回应千万家庭的期盼?近日,控江路街道多代园人大代表联络站里,一连串带着温度的提问此起彼伏。这场以代表“邻”距离养老“坊”谈会为主题的人人议事厅活动,不仅是一场直面民生需求的对话,更是一次社区养老服务新实践的集中展示,为全龄友好社区建设注入持续动能。

1

以代表监督为切口

突出“需求导向”的实践创新

此次活动汇聚了控江街工委“打造温暖民生”代表专业小组、上海市新联会会员、街道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法律专业人员、养老服务平台机构代表及选民代表等多方力量。在民生实事项目监督环节,代表们聚焦今年监督任务中民生服务和创业就业两大板块的10个实事项目,认真听取宣文办、妇联、团工委、服务办、事务受理中心及养老服务平台相关机构关于实事项目推进情况的汇报,并现场开展监督工作。

国融乐养陪诊条线BP负责人姚海燕在现场谈到,“我们有一些基于长期从事陪诊行业的一些看法和建议,一方面,是希望能够为陪诊师这个群体‘正名’,增强社会的认同感;另一方面,从消费者,尤其是老年群体的角度,探索一些支付创新,让他们能够将陪诊服务用得更加安心,舒适。”

市级金牌养老顾问许倩告诉记者,在社区服务中,控江路街道会结合每位老人及家庭的具体情况,个性化推荐适配的养老服务,为他们提供更贴合自身需求的服务,让老年人权益得到更充分保障。

2

以立法征询为抓手

勾勒“十五五”养老新布局

2016年1月29日,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近年来,上海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多元化,2025年8月,市人大常委会公布《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修正案(草案)》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既是对人口老龄化严峻挑战的制度回应,也是上海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

上海市凤凰律师事务所律师余凌志表示,“过去老年人一旦把财产、房子过户,名下就没有财产了。但是,这次新修订的草案里强调,就算把房子赠予了,但是还能享有居住权,我觉得这个方面做得挺好的。”

区人大代表、上海海阳大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超在采访中表示,“中国的养老还是要以居家为核心。我们现在一直在探索,让长者可以足不出户,在原有的社区或者居家进行养老。比如,现在的适老化改造、城市更新等,都是为未来的长者居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养老物理空间。”

3

以人人议事为纽带

凝聚全龄友好社区共识

今年,街工委在在监督任务安排上力求平衡“普惠”与“特需”,依托代表专业小组的优质资源,将社区群众关心关注的社区养老服务”作为今年监督重点之一。

为进一步提升人人议事厅的专业性与前瞻性,活动在嵌入专项监督的同时,针对当前养老服务领域涌现的新需求、新业态,邀请专业律师解读相关法律条例的修订要点,还同步请来养老服务领域的专业机构与专家,和社区居民一起坐下来,共同探讨大家心目中社区未来的养老服务模式。

控江路街道人大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场活动的话,为‘十五五’期间应对深度老龄化,提前储备一批实在、管用的基层建议。”

文字 | 宋玥

图片 | 宋玥

编辑 | 文茜婷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点击图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