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晚上,
大学路市集又开张了!
一群来自韩国的青年们
从首尔大学路来到杨浦大学路,
在异国他乡感受了一把杨浦夜生活!
在杨浦V聚场的舞台上
他们和沪语博主“上海小马哥”一起
开启跨越国界的趣味对话
首尔大学路和杨浦大学路有什么区别?
听听他们怎么说
韩国青年表贤珍在首饰摊位上看中一条项链,没有讨价还价当即买下戴在了脖子上。而在葡萄酒摊位边,朴昭炫一行则被路人当成了韩国idol(偶像),问她们是否在拍综艺节目。团队里唯一会说一点中文的朴昭炫立刻用中文夸奖对方“漂亮”,很快双方便开启了“商业互吹”。
大家最后选择在公路商店门外喝上一杯,吹吹风,看各色行人。“首尔的大学路主要是小剧场多。”车旺炫说,“而这里则汇集了各种各样的美食。”
韩国青年李芮眞告诉我们,“这里更有活力,因为可以看到很多年龄层次的人。”不管是大学生还是一家人出动,或者是上了点年纪的,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这里太棒了,是一个我每天都想来逛的地方!”柳惠林说。卞佳彬则补充,“还有各种口味的啤酒,可以每天换一种喝!”
从大学路过条地道,江湾体育场外墙上变幻莫测的光影秀又让大家停下了脚步,用手机记录了这难得一见的“SHOWTIME”。位于创智天地6号楼的V聚场里,拥有百万+粉丝的“上海小马哥Max”已经在等待这批特殊的客人。
对这群韩国年轻人们来说,此行与这位以沪语情景剧记录上海温度的文化视频博主交流是当晚的行程中最值得期待的环节。在年轻人们的欢呼声中,小马哥以“很久以前羊肉串”打开了和年轻人们的话匣子。虽然语言不通,但提到美食让年轻人们一下来了兴趣。“‘很久以前’吗?——那可是韩国朋友来上海最爱打卡的羊肉串据点!”
有人追问:“那除了这个,还有什么你常去的餐厅值得推荐?”小马哥略作思考,语气里带着几分亲切与自豪:“中国每座城市都有一个爱称。而上海的爱称,就叫小笼包。”他微微一顿,台下已经有人会心点头。“要说最有名的小笼包,当然在城隍庙。不过那里还藏着一家做本帮菜很地道的绿波廊,也很值得一试。”
“那……有没有那种你自己偷偷喜欢、不太舍得分享的宝藏小店?”一个问题抛出,气氛瞬间变得俏皮起来。小马哥眼睛一亮、音调扬起:“有!”他毫不犹豫地回答,“离我们这不远,有一家‘易记麻辣烫’——是我的私藏清单第一名!”
夜色渐浓,年轻人们就这样在杨浦V聚场的舞台上,用美食轻松串联起跨越国界的趣味对话。作为杨浦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的“会客厅”,V聚场不断吸引着像张贤镐这样的国际友人前来——不只是学一句沪语、尝一道本帮菜,更是透过真实可触的市井滋味,读懂这座城市兼容并蓄的文化脉搏。
活动尾声,小马哥热情地邀请在场的韩国朋友一起学讲上海话。不一会儿,V聚场里响起了参差不齐却充满笑声的跟读:“我欢喜上海,我欢喜杨浦!”那一刻,语言成了桥,美食成了路,而这座面向世界的文化聚场,正悄悄让更多海外相遇,变成心照不宣的“上海记忆”。
文字 | 成佳佳 沈坤彧 谢晶 王嫣(新闻晨报)
图片 | 宇文昊
视频 | 孙培杰 龚亦乐 丁梦婕(新闻晨报)
编辑 | 陈露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点击图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