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房可圆 > 文章详情

【党建引领物业治理】党建引领、细“治”入微,解锁小区治理“幸福密码”

转自:房可圆 2025-09-22 15:14:27

奉贤区四团镇党委始终将党建引领作为破解小区治理难题的“金钥匙”,通过织密组织体系、创新协商机制、凝聚多元力量,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社区善治的生动图景。面对老旧小区物业缺位、环境脏乱、“停车难”等民生痛点,镇党委以“民呼我为”为主线,推动组织下沉、资源下沉、服务下沉,探索出一条“党建强、治理精、民心暖”的特色路径,让治理难点变为民生亮点。

01

筑牢组织主轴,下好三方协同“一盘棋”

01

红色引擎破解治理难题

以建强组织体系为先手棋,推行“业委会+物业公司+楼组长”三方联动机制。在滨河新苑小区,四团居民区党总支牵头搭建“1+3+N”工作机制,通过建立定期联席议事机制,三方打破壁垒、凝聚共识,将分散的治理力量拧成“一股绳”,为破解治理难题提供组织保障。

02

精准施策驱动治理升级

以“一支部一实事”为抓手,推动“三驾马车”齐头并进,实现小区从“矛盾焦点”到“和谐家园”的蝶变跃升。针对澜庭雅苑小区电梯频繁发生故障问题,欣悦社区党支部开展“敲门行动”走访居民、召开党建联席会议。通过三方联动机制,制定“一部一策”全流程维修方案,彻底解决居民“上下楼难题”。

03

制度创新激活神经末梢

针对权责模糊难题,建立网格发现、社区呼叫、分级响应、协同处置闭环机制。在鹏程小区停车改造中,四团居民区党总支通过“社情民意联系日”收集绿化挤占消防通道、停车位等问题,居民区党总支迅速组织三方专题联席会,创新推出“绿让安居”工程——修剪文鹏路两侧超界灌木30厘米,既保留景观功能,又释放被占用的停车空间及消防通道,化解因“停车难”引发的安全隐患与邻里纠纷。

02

深耕民情根系,激活源头治理“一池水”

民情茶社撬动邻里共商

平安居民区党总支首创“一杯茶”模式,打造集议事、调解、服务于一体的“民情茶社”。网格员定期走访小区居民,包括独居老人、困难群体等重点人群,梳理形成“邻里茶单”。以“下午茶议事会”化解漏水纠纷等矛盾,化解率达100%;留言板收集的“垃圾房改造”“补种绿化”等10条“金点子”已全数落地。

精细治理绘就幸福图景

不断深化推进“美好社区”建设,通过精细治理在社区开展“微更新”,满足“微心愿”,办好“微实事”,绘就社区幸福图景。面对居民反映的宝龙世家小区垃圾房散发异味的问题,港佳社区党支部联合热心居民、党员代表、物业、开发商开展多次议事协商会议,打出“组合拳”——升级投放窗口,加装冲洗系统,张贴分类指引,改造垃圾箱房坡道,推动露天垃圾桶“安家入户”;同步开展“小区环境靠大家”专题讲座,从源头提升垃圾分类积极性,实现共治共享。

小方桌找准最大公约数

通过“走基层、访民情”专项行动、“12345”市民热线上报、居民座谈会、信访件、现场巡查等多元渠道收集问题,形成“线上+线下”民意收集网络,建立动态问题清单,推进“一事一办”。海港新苑居民区党支部将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大小事搬到“小方桌”上,引导居民各抒己见,谈想法、提建议。党支部将居民反映的问题分类梳理,划分为“基层治理”“民生矛盾”等类别,真正实现共参与、同发声、齐治理。

03

激发主体动能,织密多元参与“一张网”

01

青春力量赋能社区焕新

推出“社区小管家”计划,邵厂居民区党总支打造“邵年相谈室”,以《儿童权利公约》为指引,引导青少年以“一米视角”为小区治理建言献策。青少年们先后提出“安装阻车桩”“更换防盗门”等想法,从建议到跟踪解决,实现全程参与。“与你童行”志愿服务队已扩大至40人,青少年们化身宣传员、环保员、督导员等,为小区治理贡献青春力量,让治理充满温度与活力。

02

百草园里探寻自治新路

面对动迁小区公共绿地退化、毁绿种菜等顽疾,欣悦社区党支部变“堵”为“疏”,依托“民声半月谈”议事平台,广纳民意、凝聚共识。在充分调研讨论的基础上,创新引入“中草药园”自治模式。党支部牵头,“三驾马车”协同发力,利用统筹自治资金,科学规划种植兼具观赏与药用价值的薄荷、紫苏等中草药。通过“自愿认养认管、保持开放共享”机制,激发居民主人翁意识,纷纷认领“责任田”,全程参与耕地、种植、养护。

资料:贤城组工

来源:奉贤房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