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伙儿常来这儿聊天、歇脚,这里早就成了我们的‘百姓会客厅’。”提及崇明竖新镇的几处文化生活新空间,当地居民满脸笑意。很难想象,一年多前,当庄建铜带着文化项目扎根于此,准备动工建设时,曾遭遇不少村民的质疑。如今,这份质疑已化为认可与支持,而这背后,是他深耕文化领域20余年的行业积淀,更是他以“点”串“面”助力乡村振兴的坚定实践。 有近20年上海文化行业从业经历的庄建铜,早年间曾参与过多处城市文化空间的策划运营。2024年初,一次偶然的崇明调研让他动了心——这里清冽的空气、连片的稻田,还有村民闲聊时透露出的“想有个能聚的地方”的期盼,让他看到了乡村文化服务的缺口与潜力。“城市里的文化空间讲究精致,乡村的空间得接地气、合民心。”庄建铜当即决定将事业重心转向乡村,在崇明区政府的政策扶持、竖新镇的场地协调及市民政局的资源对接下,他带着团队扎进了村落。 项目建设初期,施工队的进驻引来村民议论:“这些场地能派上用场吗?”面对质疑,庄建铜带领团队走访村民,倾听需求并优化方案。“张叔说想有个地方下棋,李姐希望能帮着照看宠物,年轻人提过想要喝咖啡的歇脚点。”这些细碎的期盼,最终凝结成壹琳慈善空间、悦宠空间、红色文化空间和咖啡屋四大特色空间。 现在这些空间不仅填补了当地公共文化服务与休闲配套的空白,更悄然改变着乡村的生活场景——村民们多了交流互动的阵地,前来竖新镇游玩的游客也有了舒适的歇脚之处,曾经分散的乡村生活“趣味点”,被这些空间串联成线、拓展成面。 “乡村振兴离不开年轻人,更要留住年轻人。”庄建铜始终将这一理念融入实践。在打造空间、完善配套的过程中,他主动为本地年轻人提供就业岗位,助力他们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吸引更多青年力量留在崇明、建设家乡。吴燕燕就是其中之一。“以前在市区打工,一年回不了几次家,现在在家门口做活动策划,还能照顾父母。”如今,像吴燕燕这样的年轻人已有5位,他们带着新理念、新创意,让乡村空间焕发出更鲜活的活力。 随着首批空间运营日趋成熟,庄建铜的乡村振兴蓝图正在进一步铺开。他透露,壹琳二期项目已在筹备中,未来将聚焦户外休闲体验,打造集露营、皮划艇等业态于一体的综合活动场地。“希望通过这些努力,让更多人认识竖新、喜欢竖新,爱上崇明的乡村生活,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活力。”庄建铜说。 记者:柯海昕 编辑:焦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