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太感谢你们了!既解了我们的营生难题,又让街面变整洁了!”近日,马桥镇综合行政执法队(马桥城管中队)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一面绣着“执法显温情,服务暖人心”的锦旗,送旗人是曾在荷巷桥路占道设摊的摊主李师傅。从整天和城管“躲猫猫”,到主动上门致谢,这背后是一段怎样的故事呢? 摊主李师傅(右一)与中队合影 一年前, “马路菜场”让市民又爱又怨 时间回到一年前。由于周边没有配套菜场,最近的便民市场也有距离,马桥镇荷巷桥路就渐渐冒出了一片“马路菜场”。 曾经的“马路菜场” 李师傅每天天没亮,就推着三轮车出来抢位置,从这里开始他的一天。“这边人流量大,卖菜能多挣些。”他坦言,“我也知道占道不好,所以整天提心吊胆的,一听到城管来了就跑。”附近居民心情更复杂:买菜是方便了,可路口经常堵成“一锅粥”,菜叶垃圾随地可见,投诉电话一个接一个。 曾经的“马路菜场” 据中队街面市容相关负责人李文萃介绍,起初,城管队员按照常规流程——“劝离、警示、执法”,但效果有限。像李师傅这样的摊贩们学会了“打游击”,城管一来就收、一走再摆,像是永无止境的“猫鼠游戏”。李文萃说:“后来我们反思,光靠堵不行,关键还得疏。”居民有需求,摊贩要生计,如何找到其中的平衡点是关键。 破局: 清晨五点的蹲点与10个疏导点 为了找到彼此的需求,中队决定换条路子——启动了一场“清晨行动”:队员连续一星期清晨五点到位,数摊位、记品类、看时段;走进200多户居民家里听真实需求;还联动市场监管、公安、农服中心、城建、城运等多个部门,排查辖区内闲置场地。 “最后,我们在汇江路以西找到一块闲置空地,打造成了第一个‘果蔬临时疏导点’。”李文萃介绍,这个疏导点设置了20余个标准化摊位、明确经营时间、专人管理……秩序,悄然萌芽。 果蔬临时疏导点 当队员们把这个消息告诉李师傅时,他起初还有顾虑:“会不会没人来?”队员们当场承诺:“我们会一起宣传,引导居民来这边的!”就这样,李师傅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成了疏导点的首批摊主。 在城管队员们的积极宣传和引导下,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知晓并光顾这个新设立的疏导点,李师傅等摊贩的摊位前,前来光顾的居民逐渐多了起来。 如今的荷巷桥路,街面宽了、环境整洁了;疏导点里热闹却有序,“现在不用东躲西藏,可以挺直腰板做生意了。”李师傅笑着说。居民王阿姨也点赞:“以前买菜像‘抢货’,现在像逛超市,舒心!” 夜市疏导点 荷巷桥路疏导点的成功只是开始。针对夜间乱摆摊的现象,中队又在商圈周边规划出“夜市疏导点”,引入小吃、百货等摊位,采取“专人管理+商户自治”模式,既留住了热闹的烟火气,也守住了城市文明的底线。截至目前,马桥镇共设置了2个果蔬疏导点、8个夜市疏导点,累计安置摊位近百个。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相关区域12345热线相关投诉同比下降37%,市民满意度达98%。 “这面锦旗,是群众对我们的认可,更是继续前进的动力。”中队队长姚伟华认为,“执法不是冷冰冰的条规,是用心倾听、是用智慧办实事,是让每一个人都被这座城温柔以待。”如今,这样的治理实践正在更多地方生根发芽。截至目前,闵行区设摊经营点位共有137处,其中疏导点37处,管控点2处,特色点98处,从“马路摊点”到“规范疏导”,变的不仅是位置,更是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信任。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