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面向全球科学家、创业者的顶级平台和重要窗口,已连续举办18届的浦江创新论坛正在浦东举行。记者了解到,本届论坛规模和参会嘉宾数量均达历届之最。共有来自美国、德国、瑞士、英国、法国、荷兰、丹麦、日本、新加坡、西班牙、澳大利亚、韩国、匈牙利、奥地利、巴西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等45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家机构的550余位嘉宾参与本届论坛。
与往年不同,2025浦江创新论坛将前沿科技引入论坛的各个场景,并首次设立“预见未来展示区”和“共享未来体验区”,让参会嘉宾在会场外了解上海未来产业的科技成果。
看到“未来” 把握最前沿科技发展脉搏
不少在张江人工智能创新小镇里“居住”的企业也带着最前沿的技术来到现场。在“共享未来体验区”,上海岩思类脑人工智能研究院现场招募“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玩游戏”玩家,邀体验者戴上脑电采集帽。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不用鼠标,体验者可以完全凭意念玩‘黑神话:悟空’。”经过10分钟训练,体验者可掌握这种脑控技巧。
当你的大脑可以直接向机器发送指令,当瘫痪病人通过意念操控机械臂端起水杯,当“心想事成”从成语变为现实——这不是科幻电影的场景,而是中国脑机接口产业迎来的历史性转折点。
在今年的浦江创新论坛现场,“未来”二字处处可见。“共享未来体验区” 让观众近距离感受“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预见未来”展示区则聚焦上海在未来信息、制造、能源、材料、空间、健康六大领域的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科创成果,集中展示了上海未来产业规划及浦江创新论坛专题思想碰撞。
2022年,《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 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发布,围绕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材料等重点领域,提出到2030年形成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硬核成果、创新企业和领军人才,同时未来产业产值力争达到5000亿元左右。
自该行动方案发布以来,上海未来产业发展不断提速,浦江论坛的“未来产业浓度”逐年提升——2023年“未来产业”首现浦江论坛,到了去年,其在论坛报告中的出现频率骤然提升了10倍。
如何加速培育未来产业的“好苗子”? 本次浦江创新论坛上,6家面向未来产业的概念验证平台也借助InnoMatch技术转移大会的舞台首次集中亮相。
以脑机接口概念验证平台为例,汇聚高校院所、医疗单位、行业龙头企业、投资机构等力量,最大限度降低创新团队的试错成本。“通过整合底层技术突破、创新产品验证和临床场景牵引各环境,我们构建起‘假设探索-跨学科合作-科学验证-临床转化-商业落地-资本赋能’的全链条转化支撑模式。”脑机接口概念验证平台相关负责人顾静莉介绍道。
作为该平台入孵团队,来自上海光机所的研究员马浩然认为,概念验证平台对创新团队来说,最大的助力就是链接资源,“比如脑机接口最重要的落地前端就是临床,验证平台有很好的医疗机构资源,对加速我们的临床转化需求很有帮助。”
聚焦新一轮科技革命,共同探讨基础研究与未来产业
据上海市科委介绍,从去年浦江创新论坛启动的首个百亿规模上海未来产业基金,正在催生着前沿科技创新在上海各领域、全链条勃发——从基础研究、技术萌芽到产业化初期,再到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
今年的浦江创新论坛邀请政府主管部门、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孵化机构和金融机构等代表齐聚一堂,为国家科技强国战略积极建言献策。同时,精心策划了AI for Science、量子智能、可控核聚变等30余场前沿领域专题论坛和闭门会议,邀请诺贝尔奖、沃尔夫奖、图灵奖等全球顶尖科学奖项得主等重量级嘉宾的参与,聚焦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共同探讨基础研究与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为科技创新提供前瞻性思路。
作为今年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论坛开幕当天举行的2025介观脑图谱国际研讨会上就宣布“国际灵长类介观脑图谱联盟”成立,并发布《国际灵长类介观脑图谱联盟白皮书》。此举标志着科学界正式发起“全脑介观神经联接图谱”大科学计划,将启动全球范围内的灵长类脑图谱研究系统性合作。
此外,今年的浦江论坛首设“未来系列”论坛,围绕未来健康、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信息、未来材料等重点领域,探讨未来产业的发展路径。
“未来感”弥漫浦江创新论坛现场,更多前沿探索的“火种”正蓄势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