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第一教育 > 文章详情

9年带了5届学生,他说:学校管理之道就藏在课堂里

转自:第一教育 2025-09-21 16:57:06

“王老师上课非常幽默,很有逻辑性,我们都能听懂。”“他没那么严厉,能够让同学们快速地去了解每个知识点。”“王老师会让我们开展互动,也会为我们创造一个好的课堂氛围。”

不久前,第一教育走进上海市鲁迅初级中学八(1)班,他们的数学老师是学校校长王晓闻,学生和小编分享了他们眼中的王老师。

今年是王晓闻来到鲁迅初级中学的第9年,他既是学校掌门人“王校长”,也是一线数学“王老师”。

看到学校的变化,他非常感慨,“随着学校社会声誉和家长满意度的提升,越来越多对口小学的毕业生选择对口入学,我校学生人数持续上升,被评为‘上海市新优质学校’,也发展成为了一所‘家门口的好学校’。”

谈到学校飞速发展的秘诀,王晓闻说:“一切都藏在课堂里。”

9年,带过5届学生

周三下午3:30,王晓闻拿着八年级数学课本走进教室,没有人带头,学生不由自主地鼓起了掌,然后,齐声说:“王老师辛苦了!”

教室门外的一位教师告诉小编:“我们王校长非常非常喜欢上课,孩子们也和他关系不错。”

这一课上的是“增长率问题”,比起数字课件和ppt,王晓闻更喜欢用粉笔板书,“这是我一直以来的习惯,我觉得教数学,就是要亲自写板书,循着学生的思维循序渐进地在黑板上演示。我们学校教师其实都这么做。”

课后,他回到自己办公室,第一件事便是批改作业。小编观察到,王晓闻会在学生作业的每一道错题旁写上批注,告知其错误的原因和涉及的知识点。

“我9月开学新接手了这个初二班级,行政工作也比较忙,目前,班级学生的名字都没有完全记清楚。”他觉得有些惭愧,“我就初二和初三循环教,目前,在这所学校带过5届学生,这已经是第6届了。”

之所以选择接手初二班级,他说:“一方面是因为带毕业班学生所要承担的责任和压力更强,作为校长,应该起到带头作用;另一方面,这届初二是英语和数学新教材落地的首届学生,我想带领我们团队一起去探索,使新教材的实施更能体现其背后的教育意图。”

正因为站在一线课堂,他更能看到,更换新教材之后所面临的挑战,“新教材以能力素养为导向,而非传统的知识传输,因此,我们的教学要能真正帮助孩子学会知识的迁移,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这就需要教师去破常规教学的局限。”

教师节前夕,现在就读于复兴高级中学的高二女生傅可柔回母校看望老师,她也是王晓闻的学生,“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王老师给我们上的最后一课,他没有讲数学知识,而是告诉我们数学就是哲学,每一个字母和数字背后都有不同的逻辑,这对我高中数学学习很有帮助。”

“数学即哲学”是王晓闻一直秉持的观点,在上到教材中“演绎证明”一课时,他会介绍《几何原本》作者欧几里德的故事,来告诉学生,“数学学习虽然需要天赋,但更需要对这门学科的尊重与付出。”

“王老师”or“王校长”?

王晓闻表示,他更喜欢学生称他“王老师”,而非“王校长”,“只要我站在课堂里,我就是他们的王老师,不存在所谓的校长抬头。”

对于这两个角色,他说:“我认为,两者是一个整体,具有辩证关系。‘王校长’设计的学校发展的愿景、目标和方向能否实现,可以由‘王老师’进入课堂与学生一起洞察,这很好地检验了‘王校长’的设想是否可行、是否需要改进。”

今年暑假,在虹口区教育局的项目支持下,鲁迅初级中学将图书阅览室和教工餐厅的二楼合并,打造成了艺术学习空间,里面印制着许多由三角形组成的变形图案,这灵感来源于鲁迅先生胡子的形状。

“作为‘王校长’,开辟这样一个学习空间的意图是,在学科教学中,希望老师能跨出舒适圈,利用好各种资源,开展项目化学习和跨学科主题式学习。”再回到“王老师”这一角色,“我会想到,能否将数学课搬到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去上,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支撑下,通过图形的运动组合,创造出更多有趣的符号化图案,让数学‘活起来’。”

课堂上,除了传授知识,他也通过和学生交流,洞察他们的真实需求。

校园里,有一幢艺术楼,基于鲁迅先生美育观中的求真精神,化解出了3个“真”字,分别是真实的学习场景、学生真实的习得和真实的情感互动。

在这幢楼里,学校开辟了一方空间,“学生在教室里学习时,会面临一些压力,因此学校为他们添置了涂鸦墙,用来宣泄情绪;建立了静音间,他们感到疲惫时,可以来这里听音乐,进行自我放松。”

由于学生人数多,教室物理空间小,近几年,学校还开发了周边57处红色文化遗址和著名的“鲁迅小道”,打破校园围墙,让这些文化教育资源惠及每一位学生。

提供教师展现

领导力的机会

走进王晓闻的数学课堂,会发现教室的后排经常会有教师来听课,“我的课堂大门敞开,任何一位教师都可以进来听课。”

近两年,他还带教了几名徒弟,“学校一直在招聘新教师,我的这两位徒弟都是00后,一位01年,另一位02年,他们的教师素养非常高,而且都是在虹口念书、成长的孩子,对虹口教育有很深的情怀。”

其中一位00后教师家住宝山,放弃了家附近一所学校的offer,毅然选择了鲁迅初级中学,这也让作为校长的王晓闻非常感动,坚定了培养新人的决心,并衷心希望将来他们也能教好虹口区的孩子。

这几年,鲁迅初级中学青年教师飞速成长,目前,干部梯队中,90后教师已经占据半壁江山。

王晓闻介绍,今年,学校推行了学部制的扁平化管理,中层干部既要承担水平纬度的年段的整体管理,同时承担着条线上的中层岗位职责,比如教导副主任、少先队辅导员等,人均身兼两职以上。

对于这样的“全能干部”,学校给予他们很大的自主权,“他们需要根据所负责年段的特点、学生特点、成长规律来设计教育的开展,包括学部的名称、文化诠释等也都由这些负责人来主导设计。”

王晓闻认为,每位教师都具有领导力,学校应该提供他们展现领导力的机会,这样才能推动学校的发展。

将鲁迅精神写进

学校办学

回首在鲁迅初级中学的8年,王晓闻觉得变化最大的是通过对校园文化的凝练,学校更有“精气神”了。

走进校园,可以看到围墙上装饰了与鲁迅相关的浮雕,将花园命名为“百草园”,每个班级都布置了鲁迅文化特色区域,鲁迅元素真正浸润到了学生心里。

此外,学校还打造了以“知·道鲁迅”为核心的特色课程,包括“走近鲁迅”“知·道鲁迅”“寻·鲁迅”等系列课程,让学生在课程学习和实践中近距离了解鲁迅生平及其精神。

这几年,学生也有机会走出校园,假期里,师生前往鲁迅故乡绍兴开展研学,在书香弥漫的三味书屋与少年鲁迅展开一场对话,在鲁迅纪念馆查看珍贵文物史料,加深对鲁迅文学作品的理解;他们也追随鲁迅先生的留学足迹,来到了日本仙台,与当地学生展开交流。

“我们要对得起学校的校名,也就是‘鲁迅’二字。”这也是校长王晓闻对团队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希望我们教师能秉承鲁迅精神,把未来的年轻人培养好。”


文字:王佳依

图片由学校提供

编辑:曹轶姗

校对:曹铒

责任编辑:吴华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