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环境 > 文章详情

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伟翔环保:让电子垃圾“重获新生”的绿色课堂

转自:上海环境 2025-09-21 12:05:03

在我们身边,有一扇扇“环保之窗”正悄悄打开——污水如何变清流?垃圾如何发电?废旧电器去哪了?这些曾经陌生甚至神秘的环保设施,正以更开放的姿态,走进公众视野。2025年,生态环境部评选出了十个“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环保设施开放先进典型案例,它们用创新、真诚和持续的行动,搭建起了人与绿色发展对话的桥梁。让我们一起看看伟翔环保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如何将冰冷的环保设施转化为有温度的环境教育课堂,让生态环保意识真正落地生根。

当“电子垃圾”一词浮现时,许多人脑海中或许会勾勒出脏乱差的回收站、堆积如山的废弃设备。然而,在伟翔环保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这里没有尘土飞扬,只有科技与秩序;没有废弃物的终点,只有资源再生的起点。

作为第五批全国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单位,伟翔环保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传统企业的路径:它不仅是电子垃圾的专业处理者,更成为循环经济理念的传播者、环保教育的实践者。在这里,冰冷的金属与塑料被重新定义,而公众对“废品”的认知,也在一次次参观、体验与互动中悄然改变。

从“看不见”到“看得见”:

打造可触摸的绿色科技课堂

走进伟翔环保,可以看到多媒体互动展厅内,“四机一脑”——废弃冰箱、电视、电脑、洗衣机、空调等的剖面模型整齐陈列,仿佛在无声讲述它们的“前世今生”。通过动态演示屏,参观者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块废旧电路板如何经过破碎、分选、提纯,最终变成金光闪闪的金块与高纯度铜粉。

多媒体互动展厅

沿着参观走廊前行,从企业荣誉墙到物理分选、化学提纯、环保处理三大工艺板块,图文并茂地展示了电子废弃物“变废为宝”的全过程。金属与非金属如何按比重分离?废弃线路板中的贵金属如何通过电解、还原、精炼等方式被提取?每一步都配有实物模型与通俗讲解,让复杂技术变得可感可学。

参观走廊

而科普教室则为深度学习提供了空间。可容纳60人的多功能厅,配备先进多媒体设备,可以为参观群体提供不同的手工实践体验项目。

因人施教:

让不同年龄层都能“听懂”环保

环保教育,贵在精准。伟翔环保坚持“因人施教”,针对不同群体设计差异化内容,真正实现“来者皆有所获”。

  • 幼儿园小朋友:在朱桥幼儿园、娄塘幼儿园的环保课堂上,孩子们通过动画片《宝葫芦的秘密》认识电子垃圾的危害,并参与垃圾分类小游戏,在玩乐中种下环保的种子。

幼儿园小朋友参加循环经济环保教育活动

  • 中小学生:与UWC常熟学院、惠灵顿国际学校、南苑中学等合作,开展动手实践体验课、环保讲座与互动体验,让学生亲手拆解旧手机,了解其中蕴含的金、银等贵金属,理解“城市矿产”的价值。

小学生参加循环经济环保教育活动

UWC常熟世界联合学院圆桌讨论

  • 大学生与专业人士: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学生提供实地参观与技术培训,帮助学生建立循环经济系统性认知和社会责任感,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培养未来环保人才。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环保教育学习

  • 企业员工:为丰田合成、雅培环境、香奈儿、万豪国际、星展银行等企业量身定制“环保日”活动,结合企业文化,开展电子废弃物回收、科普讲座、知识问答、礼品兑换等互动环节,提升员工环保意识。

雅培世界环境日环保活动

公益延伸:

把绿色火种带到远方

环保的公平,不仅在于技术先进,更在于知识可及。伟翔环保将目光投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推动绿色理念“出城入乡”。

2024年7月30日,伟翔协助戴尔开展“来自大山”公益项目,为60名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山区儿童提供沉浸式环保教育。孩子们第一次走进现代化的环保工厂,亲眼见证电子垃圾如何“重生”。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他们了解了物理分选、化学提纯的原理,还亲手用回收材料制作了小工艺品。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仅是教育的箴言,也承载着对未来的深远责任。这一天看似平常,但对于那些孩子而言,参与这个项目或许会成为改变人生轨迹的关键时刻。

戴尔—益优“来自大山”公益项目师生

此外,伟翔还与四川“阿依土豆”公益支教组织长期合作,阿依是彝语“孩子”的意思,土豆是大凉山的主要农作物,也是山里孩子们赖以为生的主食。

阿依土豆一直秉持“与孩子共同成长”的初心,专注为“照亮更多凉山孩子上学的路”而不懈努力。2021年8月14日,摄影教学课程走进四川凉山,为当地孩子们开启了一扇观察世界的窗口。在环保的道路上,倡导“减”法的同时,扶贫与科普则需践行“加”法,不断拓展覆盖面,画出最大最广的同心圆,让大凉山的孩子们也能感受到科技时代的魅力,通过科技工具来认识与观察世界,使“循环经济”不局限于环境领域,而是拓展至各方各面,为中国“共同富裕”的愿景而奋斗。

创意破圈:

让环保“潮”起来

为了让环保理念更具吸引力,伟翔不断探索传播新形式,将艺术、科技、时尚融入科普,让绿色理念“活”起来。

  • VR沉浸式体验: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参观者可360°“走进”拆解车间,近距离观察电子废弃物的精细拆解过程,同时,将2017年全球产生的近6500万吨电子废弃物,通过相当于38235座上海外白渡桥的重量的形式呈现,让参观者能有更加深刻的体会,增强视觉冲击与认知深度。

  • 环保宣传片矩阵:与客户协同制作的《手机回收利用》《咖啡胶囊回收利用》《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发动机》等系列短片,以生动影像普及环保知识,也让参观者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环保工艺。

  • 艺术联展:携手王小慧艺术馆,参与“绿色心愿·可持续生活时尚艺术展”,用艺术语言诠释循环经济之美。

  • 行业展会亮相:在2024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沃尔沃汽车亚太区可持续发展技术展上,展示了电子废弃物的“新生命”,吸引众多专业人士与公众驻足。

2024沃尔沃汽车亚太区可持续发展技术展

走向世界:

讲述中国环保的实践故事

环保无国界。伟翔环保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向世界展示中国在电子废弃物管理方面的创新实践。

支持由科技部国际合作司、清华大学与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联合举办的“一带一路”“无废城市”建设与高质量发展培训班,通过技术培训和经验分享,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电子废弃物处理能力,共同应对全球电子垃圾挑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伟翔的环保设施开放,不是一场“走马观花”的参观,而是一次从认知到行动的闭环引导。

  • 电子废弃物兑换活动:定期走进学校、社区、企业开展回收活动,居民可用旧手机、旧电脑等兑换生活用品,真正实现“变废为宝”。

  • 数据安全服务:提供专业数据擦除与介质销毁服务,确保企业退役设备信息安全,消除公众对隐私泄露的顾虑。

  • 定制化回收方案:为企业提供全流程IT资产处置服务,助力企业实现ESG目标。

这些实践,让环保从“旁观”走向“参与”,从“理念”变为“行动”。

过去五年,伟翔环保累计开展科普宣传活动830余场,接待公众超6.5万人次,服务范围从嘉定工业区辐射至全国,覆盖幼儿园至高校、社区至跨国企业。“环保不是终点,而是通往未来的起点。”未来,伟翔环保将继续努力,让更多人看见资源再生的可能,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意义。这不仅是设施的开放,更是理念的传播、责任的传递、未来的播种。


来源:世界环境

编辑:陈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