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医生,能咬动了!我现在连花生米都能嚼!” 在长寿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口腔科,年近八旬的王国勇(化名)在口腔科负责人、主治医师韦菁及其团队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地试戴全新的全口义齿,激动得声音发颤。这是他失去满口牙十余年来,第一次重新尝到自行咀嚼食物的滋味。
其实,社区里像王老伯这样饱受牙病困扰的老年人还有很多。怎么样才能让老人家不出远门,就能安心看牙、吃好饭?长寿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建设标准化的口腔门诊,以患者需求为导向,努力为银发群体破解看牙难题。
暖心服务 打破看牙恐惧
签约家庭医生的老人张秀芳牙周炎反复发作,疼得吃不下饭,却因为害怕治疗时的疼痛一直拖着。长寿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东新站点的口腔医师杜丽君得知后,主动联系老人,耐心解释治疗过程,承诺会尽量减轻疼痛。治疗中,她操作轻柔,还时不时询问老人感受:“张阿婆,您放松点,我动作放轻。”治疗结束后,老人握着她的手说:“杜医生,我以后看牙就找你了。”
为老年患者治疗
更难得的是,杜丽君充分理解经济困难老人的需求。有位独居老人想做治疗,却担心费用太高。杜丽君根据老人的口腔情况,给出了几种方案,经过详细对比和解释,推荐了性价比最高的一种。老人感动地说:“杜医生技术好,心眼更好,处处为我们着想。”
技术创新 破解修复难题
面对社区大量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的缺牙老人,长寿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口腔负责人、主治医生韦菁带领团队果断引入先进适宜技术,突破传统修复局限。
针对牙槽骨严重萎缩的患者,科室引入吸附性义齿制作技术,使义齿的吸附力与稳定性大幅提升。78 岁的李阿婆牙槽骨萎缩严重,戴普通义齿总是松动,吃饭时稍不注意就会掉下来。韦菁根据她的口腔情况为她定制了义齿,并进行口腔功能训练指导。“戴上后舒适多了。”李阿婆笑着说,“现在吃什么都香,再也不用小心翼翼了。”
科室还选用纳米级复合树脂材料进行前牙美学修复,实现微创补牙,单颗费用仅为烤瓷牙修复的 1/5。65 岁的赵先生前牙有个缺口,一直不好意思笑,做了美学树脂修复后,牙齿美观多了,他逢人就夸:“这技术真不错,花小钱办了大事。”
患者赠送锦旗
这些技术背后,是长寿社卫中心与普陀区中心医院、普陀区牙病防治所搭建的绿色进修通道。医生们定期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把先进技术带回社区。上级医院专家还会定期下沉社区坐诊,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资源。
多科协作 托起老人尊严
92岁的王玉玲(化名)患有冠心病、骨质疏松和帕金森,想要安装义齿,却被多家医院婉拒。长寿社卫口腔科启动健康联盟机制,口腔科医生仔细评估老人的身体状况,调整用药方案,确保耐受治疗;康复科医生指导老人进行口腔肌肉训练,为义齿修复创造条件;中医科则通过调理身体,增强其免疫力。经过多科协作,王阿姨终于戴上了合适的全口义齿。家人送来感谢信,表达诚挚的谢意。
不断提升技术和服务的同时,长寿社卫中心口腔科始终没有忘记“社区医疗”的公益初心。中心严格执行收费标准,依托社区医疗的定位和政策支持,让居民能花合理的钱,享受到专业、贴心、有温度的口腔服务。把“好技术”变成老百姓真正用得起的“好服务”。韦菁常说:“我们重建的不只是牙,是老年人好好吃饭、开心生活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