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今日闵行 > 文章详情

殊不知,闵行这片绿地公园还有如此历史渊源……

转自:今日闵行 2025-09-20 22:40:52

晨光铺满江南,秋风拂遍水乡。走进梅陇生态公园听翠园,在远香湖的中段,有一座拱形石桥,桥栏由32块石雕规整排,每一块都镌刻着梅花纹样舒展的花瓣、遒劲的枝丫,将石质的清冷悄然中和,雅致石桥最鲜明的标志。桥中央两侧还有各雕刻着“梅家弄”三字石刻。点划清晰,笔锋稳健。我不知此桥的名字,姑且就称为“梅家弄桥”吧。梅家弄的称呼与如今梅陇称谓遥相呼应,珠联璧合,悄然揭开了梅陇深藏的文化底蕴与神秘面纱。

据史料记载,梅家弄曾是当地颇具规模的人群聚居地,就此“弄”,就揭示出街巷纵横的格局,江南古镇的繁盛景象。不难想象这里曾是百姓安居乐业的寻常里弄;举目眺望,这里已是充满袅袅烟火的巷陌街道。

时光流转岁月变迁站在梅家弄桥上远眺,旧日痕迹已难寻觅。西面,莘庄地铁站的翻新工程正有序推进,隐约传来的机械声,是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律动;北面,高速公路旁的通信塔笔直矗立,晨光中,信号天线泛着金属光泽,联通四方;东面南面,新型民居错落排布,绿荫白墙晨光红瓦间,一轮红日冉冉升起,将金色光芒洒在建筑顶端上。时光荏苒岁月交融,虽难见梅家弄当年貌,却能从“梅家弄石刻与梅花石雕中,触摸到那份沉淀的古韵。石桥静默,石栏无言,似在诉说过往岁月,而周围蓬勃的现代景象,又让这片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古今气息悄然重叠,让梅陇既有历史的厚重,又有当下的鲜活。

若说听翠园的石桥是梅陇古韵的缩影,那梅陇生态园的正门与步道,便是一部鲜活的“梅陇风物志”。站在莘朱路梅陇生态公园正门,红色金属搭建的高大门框极具气势,两侧高大的立柱弯弯飘曳着向空中延伸,架起一道流畅优美的门洞,让人未入园中,便先感受到一份沉静的大气。

穿过大门,沿着宽阔规整的步道向北而行,路面上银色材质标注的字样格外醒目,像是在脚下铺展开一条梅陇镇的时光隧道。“梅家弄”率先映入眼帘,老街区的烟火气随名字扑面而来;再往前,“梅尧臣”三字静静陈列,这位北宋现实主义诗人、宋诗“开山祖师”,让梅陇的文化底蕴更添厚重;“梅陇镇老家”“沪闵”“锦江乐园”依次铺展,皆是梅陇人耳熟能详的地标,唤起无数关于逛街、游玩的温暖回忆。更令人惊喜的是“镇花康乃馨”的标注,新鲜又亲切,让初来者也能瞬间感知梅陇的地域特色。

这些标注绝非随意排列,从古老地名到文化名人,从热闹街区到游乐场所,再到象征地域精神的镇花,每一个符号都是梅陇文化与时代发展的见证。走在步道上,仿佛踩着梅陇过往的历史痕迹,又似走在梅陇现今的时代大路。每一步都饱含着纪念意义,每一步都洋溢着青春活力。在这里,老人悠闲漫步,孩童嬉笑奔跑,游客驻足拍照,公园真正成为人民群众放松身心、感受地域文化的美好乐园。

从听翠园桥畔的“梅家弄”古韵,到生态园大道“风物志”步道,梅陇的文化底蕴在时光中沉淀,街镇的发展能量在街巷间涌动。这片土地,既有历史的温度,又有当下的精彩。它以公园这样的休闲空间为载体,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书写着属于闵行梅陇的独特风华。

作者/摄影:杨克元
编辑、初审:陈怡婷
复审:石思嘉
终审:刘垦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