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科协 > 文章详情

当科学“邂逅”夜市,思南汇科厅点亮申城科普新体验

转自:上海科协 2025-09-20 21:28:47

作者:殷倩

摄影:主办方

人造太阳是怎么运作的?

古人节水有哪些黑科技?

未熟的香蕉能否促进肠胃蠕动?

如何有效保护我们的牙齿?

节水抗旱的水稻是如何培育的?

咖啡豆的“豆生”之旅都有哪些?

……

众多有趣的科普问题,都在919日至20举办的科学有点意SI思南汇科厅科普夜市上得到了一个个专业人士的解答。这场别开生面的科普“盛宴”是今年上海市首个“全国科普月”四大主题活动周之一“科普集市互动周”的重点活动,夜市不仅融合了科普展示、互动体验与夜间经济,还打造出一场可看、可玩、可学、可品的沉浸式科普

01
科普“出圈”,与城市夜色共舞

本次科普夜市巧妙借助思南公馆作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的平台优势,结合上海旅游节的浓厚氛围,将传统科普活动从室内展馆延伸至户外夜市,实现了科普+夜市+文旅的创新融合。

正如上海科技馆的科普团队成员所言:我们在闭馆期间尤其珍惜这样的机会,把无法在展馆中呈现的内容带出来,让公众尤其是孩子们在轻松的环境中接触科学。这种轻量化、高互动、强体验的科普模式,不仅延伸了科普服务的时空维度,也更符合现代市民尤其是年轻家庭的参与习惯。

60余家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学会等单位齐聚一堂,设置四大主题展区——场馆基地新文创、健康科普新分享、科技产品新体验、科技小院新农品,覆盖天文、健康、人工智能、农业科技等多个领域。这种边走边学、边玩边悟的方式,打破了科普的传统边界,让科学知识在夜色中了起来,成为城市文化生活和夜间经济的一部分。

02
互动体验,让科学触手可及

“爸爸爸爸,这个科普游戏我达到了3颗星啦!”在“未来穿梭”智慧生活科普小游戏展位,一个6岁的小男孩激动地冲着自己爸爸喊道,爸爸也开心地回复道:“你真棒!”

而在该展位的对面,是一群来自同济大学的大学生们,带着他们的小伙伴“节水精灵”正在与过往的路人积极互动着。“节水精灵,古人节水有哪些黑科技?”“什么是中水回用?”“国内有多少个城市不同程度的缺水?”甚至连最近上映的热门电影它也能说出一二。互动期间,有位老奶奶在展位驻足良久,还多次表示很想带一个“节水精灵”回家。

此外,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通过互动游戏和手工体验,让变废为宝成为一场有趣的低碳实践。医院专家带来儿童口腔健康、中医养生等主题互动,龙华医院更是现场展示香囊制作、花茶品尝,让健康知识可闻可品。科技小院新农品区则通过实物标本、互动游戏和现场讲解,让市民了解从水稻生长到大闸蟹养殖的现代农业科技。

这些设计不仅增强了科普的趣味性和参与感,更在潜移默化中传递了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正如一个展位的工作人员所说:我们不是要孩子们死记硬背公式,而是希望他们通过体验,对科学原理有直观的认知,从而在未来学习中更有动力。

03
科学,本就该有点意思

科学有点意SI科普夜市不仅是一场知识的盛宴,更是一次科学与城市文化、夜间经济深度融合的成功探索。它让科普走出实验室、跳出教科书,融入市井烟火、城市夜色,成为市民周末生活的一部分。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科学乐趣。

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今天,科普的方式也在不断进化。AI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获取信息、总结知识,但真正的科学兴趣和创新动力,仍来自于人与真实世界互动中所激发的好奇与热爱。而这,正是像科学有点意SI这样的活动所能带来的最珍贵的礼物。

审核:市科协科学技术普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