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4年起
联合国将每年的9月20日
正式定为“世界清洁日”
这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觉醒行动
旨在呼吁人们关注地球环境
通过清洁行动减少垃圾污染
共建更清洁的地球家园
在上海这座超大型城市
清洁行动早已融入城市的日常肌理
从陆地到海洋,从社区到滩涂
上海正以系统化、精细化的方式
推进垃圾治理
展现着建设生态之城的决心
陆地垃圾管理:
垃圾分类成日常,融入市民生活中
上海垃圾分类交出超级亮眼成绩单!
截至目前
全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已超45%
处于全国前列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
实施6周年来,已形成
“规划引领、法治保障、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
社会参与”的分类模式
2025年1—5月数据显示:
可回收物日分出量7927吨
有害垃圾分出量2吨
湿垃圾分出量8690吨
干垃圾日清运量17064吨
与2019年上半年《条例》实施前相比
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
分别增长1.96倍和13.6倍
湿垃圾分出量增加59%
干垃圾清运量减少16.7%
(数据来源:新民晚报)
图源:澎湃新闻
上海已建成15座焚烧设施
11座湿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
在技术创新方面
飞灰、残渣等深度资源化取得突破
为2026年实现
固废“近零”填埋奠定坚实基础
上海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
图源:澎湃新闻
为方便居民就近投放可回收物
兼顾资源循环利用和二手交换
等绿色低碳功能
全市已建成了644个惠民回收服务点
48座示范型可回收物中转站
真正做到了垃圾分类和回收
融入了日常生活!
图源:新民晚报
智慧赋能垃圾治理:
科技助力精细化管理的上海实践
上海正给垃圾分类装上“智慧大脑”!
通过物联网监测、AI抓拍等技术
垃圾分类已迈入“智能管控”时代
图源:澎湃新闻
徐汇区的综合监管平台
就好比“大管家”
实时盯紧投放、处理全流程
垃圾箱一满
信息还会立刻“喊”管理员来处理
图源:澎湃新闻
按计划到2025年底
上海将完成2.1万余个投放点的微更新
8000余个投放点的专项更新
1100个小区(村)精品提升
55个公共场所打造精细化分类示范样板
另外,街镇“一网统管”也在推进
届时至少建成25条智慧收运线路
湿垃圾运输处置也能实现智能“把关”
海洋垃圾治理:
创新构建“三链融合”共治体系
面对海洋垃圾污染
这一令人头疼的全球性难题
上海构建了海洋垃圾治理新模式!
日前启动的“沪海联盟”
就是这样一个
集“循环链、价值链和产业链”
一体的海洋垃圾“三链融合”
多元共治体系
图源:中国环境APP
早在2024年,上海就印发了
《上海市海洋垃圾清理“沪海行动”方案(2025—2027年)》
沿海沿江各区同步出台方案开展清捞工作
“沪海联盟”协同社团和企业
资源覆盖全环节
打捞由职能部门牵头
认证扩至全品类
处理交给再生企业
把垃圾变成高附加值的原材料
最后,制造企业再把材料
加工成包囊、服饰等产品
全民参与环保:
市民如何参与上海清洁行动
上海市鼓励市民参与垃圾清理
我们从陆地到海洋都能出力!
*助力陆地垃圾清理:
做一名社区垃圾分类志愿者
带动身边人一起参与
低碳生活区的建设与清洁
*助力海洋垃圾清理:
未来,“沪海联盟”的净滩活动
将会在“随申办碳普惠”上线专区
可用个人碳积分兑换参与名额
联盟还长期征集海洋保护金点子
欢迎市民们为海洋保护建言献策
买联盟认证的海洋垃圾再生品
更是“消费即公益”
可以反哺海洋垃圾治理工作
世界清洁日是一次集中的提醒
但环保更是一场每天都在进行的“接力赛”
从智慧治理到日常治理
我们正在共同书写这份“未来答卷”
让我们继续携手
让清洁低碳成为生活日常
共同创造人与生态环境
和谐共生的美丽上海!
供稿:市环保宣教中心
文案:张玉洁
编辑:张玉洁
*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