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场以“早防早治,守护认知”为主题的阿尔茨海默病日宣传活动在南京东路街道广场驿党群服务中心温暖启幕。活动通过专家分享、授牌仪式及互动集市等形式,提升居民对认知障碍的认识,共建包容支持的社区环境。
活动伊始,长颈鹿幼儿园小朋友以活泼的开场舞点燃气氛。随后,随后,来自公共卫生领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养老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早期识别、非药物干预、社区支持体系等话题,在圆桌论坛环节展开讨论。
在探讨认知障碍早期干预手段时,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颖教授指出,认知干预需采取多维模式,结合慢病管理、运动饮食及脑力锻炼,以全面提升效果。南京东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王洁婷院长补充强调,体重与慢病管理是预防认知障碍的基石,社区医院可提供一站式健康管理服务。
近年来,南京东路街道将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作为深化“15分钟养老服务圈”的重要载体,构建“街道—居委会—社区服务窗口—医疗机构—社会力量”五位一体服务网络。在项目执行层面,深度推进社区认知障碍预防,广泛动员辖区单位共建“认知友好站点”,并联动各友好单位形成了“一行业一特色”模式,包括开发地域性非药物干预工具,推动认知友好环境升级改造,多维度构建老年群体干预场景等,全面优化老年人出行及居家生活体验。
在表彰环节,12家“认知友好联盟单位”获授牌,涵盖银行、花店、餐饮单位等场所,成为社区坚实的守护站点。另有五位“优秀认知友好大使”和五个“优秀团体”受到表彰,包括志愿者团队、社区居委会和幼儿园等,他们以持续行动织就社区关怀网络。
活动最后的“认知友好集市”成为温馨的互动空间。长者们在一封封“来自久远的信”前回忆往事,在融合社区地标的飞行棋游戏中开怀大笑,在认知互动游戏中进行脑健康训练。这些精心设计的互动,让认知健康知识在欢声笑语中传递。
从庄严的会场到温情的集市,从专业的探讨到亲切的互动,整场活动展现了南京东路街道构建认知友好社区的创新实践。在这里,认知友好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街坊邻里间实实在在的温情与理解,是整个社区对长者记忆的集体守护。
记者 / 宋梅 邵林峰
编辑 / 孙冲
图片 / 瞿煌俊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1. 百年老店的三种肉香,你都尝过吗?
2. 两小时服务近三百人,这场主题宣传活动人气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