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令人痛心的新闻登上热搜。9月9日上午,杭州52岁的涂女士在陪同两位女性朋友在事发区域垦荒种菜,其间涂某某在经过废墟时踩破一只白色方形塑料桶,脚部接触桶内液体(氢氟酸)后出现剧烈灼痛,当场无法行走。送医后,被确诊为氢氟酸中毒,相继出现心脏衰竭、呼吸停跳等危重症状,尽管医院全力抢救,最终还是不幸离世 。
究竟是什么样的液体,
能在几天内夺走一个中年人的生命?
在许多影视、文学作品中,“化骨水” 常被描绘成一种能让人瞬间化为血水的神秘液体,而氢氟酸被称为 “化骨水”,虽然不至于像虚构情节中那么夸张,但也有着令人胆寒的原因。
氢氟酸,英文名 Hydrofluoric Acid,是氟化氢气体的水溶液,具有刺鼻的气味,且极易挥发。从外观上看,它清澈、无色,与普通液体差别不大。然而,这看似无害的外表下,却隐藏着巨大的危险。
氢氟酸具有极强的腐蚀性和毒性,能强烈地腐蚀金属、玻璃和含硅的物体,被明确列入《危险化学品名录》,在《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中,氢氟酸属于“急性毒性” 危害级别中的类别1,即毒性最高,皮肤接触会致命。
实验证明,氢氟酸中的氟离子具有极强的组织穿透性,很容易通过完整的皮肤黏膜、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被吸收。
例如,穿过1mm厚度的硅胶手套仅需15秒;5%浓度的氢氟酸仅需3分钟就能穿透皮肤角质层,而同样浓度的硫酸需要15分钟,盐酸则要2小时。这种特性使其能快速深入皮下组织,甚至侵入骨骼和血液,对身体造成深度伤害。
皮肤与眼睛:接触眼睛,初期刺痛充血,短时间内便会损伤角膜,甚至致失明;接触皮肤后,氟离子快速穿透,早期仅轻微红痛,后续会致水肿、溃烂乃至组织坏死。
呼吸系统:吸入氟化氢气体后,会强烈刺激呼吸道黏膜,引发咳嗽、咽痛、声音嘶哑。若气体浓度较高,会进一步诱发化学性肺炎、肺水肿,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嘴唇发绀,最终可能因呼吸衰竭死亡。
全身毒性:氟离子能与体内钙、镁结合,导致低钙血症、心律失常、肌肉痉挛甚至心脏骤停。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科普作者孙亚飞解释,作为弱酸的氢氟酸,其腐蚀性和毒性远超过一般的强酸。“它会和钙结合,形成氟化钙,这是一种非常难溶解于水的物质,而我们身体里骨骼中的钙含量比较高。直接接触浓度高的氢氟酸或摄入氢氟酸,救回来的概率不太大。”孙亚飞称。
湖北省安全生产技术协会秘书长蔡格凡介绍,对于救治来讲更困难的是,浓度小于20%的氢氟酸灼伤,症状往往数小时甚至24小时后才显现,表现为剧烈疼痛、水疱、皮肤变黑或溃疡;50%的中等浓度氢氟酸灼伤,痛感也会延迟1—8小时。
更值得警惕的是,哪怕是小面积接触,比如手指碰到少量液体,若未及时处理,氟离子也可能穿透皮肤进入体内,最终引发全身毒性反应。今年1月3日,福建泉州的钟先生在清理陶瓷上的陶瓷花纸时,虽然已戴上两层工业布手套,并用棉签蘸取氢氟酸,但因未使用专业的橡胶手套,且蘸取量较大,氢氟酸渗透进了布手套,造成手指灼伤。
在日常生活中,普通人基本接触不到氢氟酸,它是典型的工业用化学品,并非日常环境中的常见物质,日常场景下很难遇到。
从工业用途来看,氢氟酸的应用集中在专业生产领域,比如用于玻璃刻蚀加工、金属表面清洗、半导体生产以及石油精炼等环节。我们平时使用的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其内部部分核心零部件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用到氢氟酸进行精细处理。但这类产品在出厂前,氢氟酸会被彻底清洗去除,正常使用电子产品时,基本不会接触到氢氟酸。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切勿从非正规渠道购买未明确标注成分的强酸类瓷砖清洗剂,这类产品有可能含有氢氟酸,一旦使用不当,会带来安全风险。此外,工业化学品处理需谨慎,氢氟酸等危险化学品绝不能随意丢弃,务必依规妥善处置。
编辑:四月
本文综合整理自央视新闻、央广网、新华网、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