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粮食不仅是满足生存需求的商品,更是维系人类文明延续的基石。从《诗经》中“彼黍离离,彼稷之苗”的农耕咏叹,到现代“光盘行动”的全民践行,惜食理念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为传统美德的重要载体。正因如此,某网红面包店单日丢弃大量未售罄面包的行为经媒体曝光后,迅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更令人痛惜的是,记者调查发现,此类浪费现象在烘焙行业并非个例,反而被不少商家视作“理性选择”。
商家的这一选择,固然有其商业层面的考量。其一,若过度控制生产数量,货架难以保持丰富充盈的状态,会削弱消费者的选购意愿;其二,傍晚开展降价促销,不仅可能冲击正价商品销量,还会长期影响品牌定价体系与形象,从经济效益角度考量并不划算;其三,将剩余面包用于公益捐赠或无害化再利用,需承担控温储存、运输及人力分拣打包等额外成本,易导致成本与收益失衡。
但商家的“经济理性”,绝不能与社会公共价值相悖。从社会整体福利视角来看,更不能任由众多此类“个体理性”叠加,最终形成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成谬误”。企业真正的品牌价值,始终植根于社会责任的履行。鉴于涉事网红面包店的行为已明显违反《反食品浪费法》相关规定,当地市场监管部门迅速依法开展调查处置,取得了积极的社会效果。
不过,要系统解决包括面包丢弃在内的粮食浪费问题,仅靠市场监管部门强化监管执法还远远不够,还需多方协同、合力破局。
要进一步强化法律约束与政策引导,在压实企业公益捐赠等法定义务的同时,完善配套激励机制,例如,为捐赠企业提供适当的税收减免和运费补贴等支持。
要细化行业相关标准,推动企业建立健全科学的动态定价系统,通过灵活调整价格,高效减少临期食品浪费。
要改进食品食用期限标注体系,推动面包等短保食品实施“双期限+场景化”标注模式:一方面,同步标注“最佳食用期”与“安全食用期”,明确前者为风味口感峰值时段,后者为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最晚食用节点,消除消费者“过最佳期即不可食用”的认知偏差;另一方面,针对现制散装、预包装等不同品类食品,补充“储存条件+期限”关联说明,让标注信息更具实操性,为商家合理处置临期食品、消费者理性选购食用提供清晰指引。
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赋能,深入开展消费教育引导,在严守食品安全底线的前提下,有效延长食品的生命周期。
还要加强社会协同,鼓励社区积极参与,织密线上线下联动的公益捐赠与援助网络,打通剩余食品合理利用的“最后一公里”。
总之,唯有将精细化管理与社会共治深度融合,凝聚全社会“珍惜粮食、杜绝浪费”的共识与合力,才能让每一粒粮食都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为人类文明的持续发展筑牢坚实根基。
上海市消保基金会研究室
2025年9月19日
阅读 推荐
上海著名演员被曹可凡拉去医院!医生支招:照着这个吃一星期……
事发上海出发航班!男子突然神色慌张:闯大祸了,家要烧了!机长得知后,马上进行紧急操作
赶紧解除!查查你的支付授权!有人被“偷”不少钱,列表长到不见底...
36岁男演员公开道歉!警方已介入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