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推进多层次、多领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根据《上海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沪环气候〔2023〕12号)和《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征集2025年度上海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典型案例的通知》(沪环气候〔2025〕44号)的要求,经各单位自愿申报、综合评估和专家评审,择优选取了10个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优秀案例。
上海第二批减污降碳案例⑨
璞叶小镇低碳数字化
生态养殖示范园
璞叶小镇低碳数字化生态养殖示范园(以下简称“璞叶小镇”)位于崇明区陈家镇,占地面积3390.60亩。小镇依托上海城市电力发展有限公司渔光互补等核心项目,秉持“五大建设”导向,以渔光为特色、以农业为基础、以低碳为目标、以文旅为方向、以教育为责任,着力发展高端设施农业,推动农业现代化与智慧化升级,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示范和应用推广,致力于打造集科普教育、观光旅游、休闲渔业于一体的综合产业园,为全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目标做出重要贡献。
璞叶小镇区域总览图
创新绿色产业模式
1.实施低碳生态养殖
公司通过进一步优化养殖工艺、改善能源结构、提高养殖设备电气化水平等方式,在满足产量增加规模扩大的同时,降低水产养殖过程中能源消耗。养殖尾水处理工程采用“生态养殖生物净水循环系统”,通过“尾水进入→沉淀池→曝气生物膜池→生态池→回用养殖池”实现养殖过程零污染排放和园区减污降碳生态养殖循环。
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流程图
2.建立“渔光互补”能源经济系统
利用原有鱼塘资源,在上方建设光伏发电,下方水域进行渔业养殖,在不改变土地性质的前提下形成空中发电、地面种植、水下养殖复合产业经济,构建了“渔光互补”能源经济系统。其中110MW光伏系统年平均发电量达1.4亿度,可节约标准煤约3.6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9.9万吨、二氧化硫约30.7吨、氮氧化物约29.5吨、碳粉尘约7.1吨。
推进园区数字化建设
1.构建数字化养殖管控标准
通过政企协同的组织保障机制,构建了领导小组与专项办公室双层管理体系。创新性融合通用、技术和管理三大标准框架,制定并实施10项企业标准,同步引用7项国家标准和1项行业标准,形成可操作性强、覆盖养殖全流程的标准体系。
技术标准体系图
2.分布式能源智慧管理系统
为实现过程精细化能源管控与节能减排,充分发展园区绿能,建设了分布式能源智慧管理系统,通过生态养殖与光伏发电有机结合,逐步实现子系统独立供电、分层控制和就近调峰,减少远距离输送供电的能源损耗,实现能源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最大化。
智慧渔业能源调度平台
3.精准化智能养殖管控系统
对养殖环境数据采集和投饵、水处理等日常管理工作开展远程智能化管控,实现精准化智能养殖。依托智能投饲、增氧设备与数字化管控平台,实现水质监测、精准增氧及远程投喂的智能化管理,显著提升过程可控性。
践行生态环保理念
1.推广环保宣教活动
通过开展环保宣传和教育活动,如展示低碳农业、农光互补、自动化农业设施等环节,打造沉浸式自然教育研学基地,向青少年及社会科普低碳农业,培养实践可持续生活的绿色公民,提高养殖户和公众的环保意识,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首家实现碳中和目标沉浸式自然教育研学基地
2.打造低碳市场品牌
以“科技创造美好农业”为使命,通过与科研机构、高校开展合作,围绕发展名优水产品繁育和现代智慧低碳渔业养殖技术等方面开展科技项目实践,打造水产品生产的市场品牌,推动水产产业链价值提升,建立多方共赢的现代水产养殖服务“生态圈”。
供稿:市减污降碳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