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上海公交站台 “适老化”“便民化” 改造持续推进。日前,由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设计的黄浦区新型公交站台及非机动车道彩色铺装试点工程顺利完工。项目通过消除站台与人行道高差、增设无障碍坡道、加固盲道等一系列举措,切实提升城市道路设施品质,为市民出行添便利。
在西藏南路陆家浜路公交站,改造后的候车区域让不少乘客眼前一亮,其中最受关注的便是站台与路面高差的 “消失”。改造前,这一高差成了老年乘客候车的 “隐形障碍”,稍不注意就可能绊倒;遇到轮椅或婴儿车通行,更是麻烦重重。如今,施工团队对站台与道路衔接处进行改造,打造出一段齐平路面。这一变化,让老年乘客无需再费力抬脚、紧盯脚下落差,通行更安心。
正在候车的李老伯,推着日常买菜用的小推车,提起改造满心欢喜:“这个改造真的蛮好,太方便了!以前坐车,小推车过台阶得使劲拎,现在直接推就行。要是有轮椅,也不用费劲抬了,有斜道很方便,拎东西也省心多了。”
除了消除高差这一 “关键动作”,改造还针对性解决了公交车频繁启停导致的站台路面高低不平、破损问题 —— 采用重载沥青材料铺设路面。这种材料不仅大幅提升路面承重能力与耐磨性能,有效延长道路使用寿命,更从根本上减少了因路面坑洼给乘客带来的安全隐患。
此外,站台区域还引入高饱和度色彩的标线设计,与周边普通道路形成清晰视觉区分。这一设计作用显著:一方面明确了公交车辆停靠边界,规范了停靠秩序,让老年乘客候车时能快速、清晰地识别乘车区域;另一方面强化了公交优先路权,减少公交车停靠时与非机动车、行人的交叉干扰,大大提升了公交靠站上下客时的安全系数。
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锦兴公司总工程师唐淼介绍,黄浦区新型公交站台的升级改造,背后有一套明确且细致的适老标准作为支撑。去年,上海市交通委正式印发实施《公交站台适老化指导意见(试行)》—— 这是国内首部聚焦公交站台适老化的指导文件,由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主持编制,为上海全市公交站台适老化改造提供全面指导。
该指导意见紧扣老年乘客使用公交站台的痛点与品质需求,以 “以人为本、需求导向、安全便捷、因地制宜” 为基本原则,从高差衔接、标志标线、候车环境、交通协调和辅助设施五大方面,分别对全市港湾式、路侧式公交站台提出适老化建设要求。这套标准的落地,让城市交通出行不再只追求效率,更注入了暖心的温度,为老年群体及更多市民打造出更友好的出行环境。
记者 / 邵林峰 瞿煌俊
编辑 / 刘晓静
图片 / 邵林峰 瞿煌俊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1. 玫瑰之约,甜蜜绽放,2025玫瑰婚典,25对新人邀您共同见证!
2. 地铁人民广场站法治宣传长廊正式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