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黄浦 > 文章详情

文化广角镜|重温经典,从《小妇人》中汲取家风的力量

转自:上海黄浦 2025-09-18 22:24:54

1868年,美国作家路易莎·梅·奥尔科特笔下诞生了一部闪耀着人性光辉的作品——《小妇人》。一个半世纪后的今天,这部讲述马奇家四姐妹成长故事的小说依然焕发着蓬勃的生命力,以其对家庭、理想与成长的深刻诠释,持续温暖并激励着全球读者。

《小妇人》最动人的魅力在于其对“成长”的多维解读。梅格、乔、贝丝和艾米四姐妹并非完美无缺,她们有着各自的梦想与局限,在经历挫折、迷茫与别离中逐渐认清自我、实现价值。特别是叛逆而独立的乔,她打破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坚持写作理想,展现出超越时代的精神力量。奥尔科特通过这些鲜活的人物告诉我们:成长不是变得完美,而是学会接纳、勇于选择,并在承担责任中实现精神的独立。

小说中充盈着温暖的家庭教育智慧。马奇夫妇以身作则,将善良、宽容、自尊与爱的种子深植于女儿心中。即便家境清贫,这个家庭始终充满着精神上的富足与温度。这种注重家风建设、强调品格培养的教育理念,对当下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更值得赞叹的是,《小妇人》超越了单纯的家庭故事框架,蕴含着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四姐妹在逆境中相互扶持、共同前行,她们对事业的追求、对自我的坚守、对社会的回馈,生动诠释了个人成长与家庭责任、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当然,它还捕捉到了人性中最永恒的部分——对爱的渴望、对成长的探索、对美好的追求。仿佛一座不灭的精神灯塔,提醒着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真诚、善良、勇气和希望永远是人类最珍贵的品质,也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温暖力量。

最近,上海书城五楼馨巢书屋举办了一场以“翻开经典,遇见自己——与《小妇人》共舞”为主题的读书分享活动,书友们通过文学阅读、戏剧扮演、即兴舞蹈等环节,重新感受这部文学经典的跨时代魅力。

“我时常思考:今天这个时代,读书的人越来越少,我们为何依然要共读《小妇人》?因为在馨巢书屋,我们并不只是读书,更是在寻找彼此的回声。小说中,马奇家母亲与四姐妹在一起的岁月里,以一种近乎温柔的勇敢,直面贫穷、梦想、疾病、虚荣、嫉妒等议题,跨越时空,映照着我们每一个现代女性的困惑与迷茫。我们以‘穿越共读’的形式重演这些故事,不只是回味经典,更是在陪伴中与自我对话、在她人的故事里照见自己。”

——馨巢书屋创始人 王霞

“年轻时初读,只羡慕四姐妹的鲜活;如今再读,却在马奇太太身上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同样为家庭琐碎奔波,把‘母亲’‘妻子’的标签裹满全身,渐渐忘了自己原本的模样。她面对家庭与自我的挣扎,曾是我无数个深夜里的困惑。直到后来试着跳出单一角色的框架,重拾爱好、结交同频的朋友,才慢慢找回丢失的自己。通过重温《小妇人》,更懂了马奇太太那份温柔里的坚韧。”

——嘉宾 唐红

“思考和想象力是翅膀,而真诚是托举的空气和风,飞越时空,让经典的故事照进当代真切的现实。看到不同女性的美好,也正视形形色色的困境,温柔触碰到女人们的互相扶助支持,从中生出力量来。”

——嘉宾 飞行家

“一百多年前,马奇太太带着四姐妹在平凡生活里坚守热爱、彼此支撑的故事,本以为会因时代相隔而遥远,可在读书会现场,当我们围坐在一起,把书中的情节一幕幕重新演绎,才真切感受到——它从不是故事堆里的文字,而是能跨越时光,精准触达每个女性内心柔软处的共鸣。”

——读者 晓雨

“十九世纪与新世纪在此轻声呼应。在诉说与聆听之间,我感受到了来自不同时代却同样鲜活的女性力量。这不是简单的怀旧,而是一场温暖的共谋——让经典照进现实,让个体叙事汇入集体回响。只要‘她们’相聚,那里就是温暖的所在。”

——读者 诗彧Sherry

记者 / 张雯婧

编辑 / 樊陆佳

图片 / 馨巢书屋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1. 临时停航公告

2. 全区首批193台AED设备预计9月底前全部投入使用!

JOIN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