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
健康科普
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它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
脑卒中通常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缺血性卒中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占我国新发卒中的 70%以上。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的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脑供血不足导致的脑组织坏死的总称,所以早期识别、早期血管再通、恢复脑血液灌注是减少脑卒中致残的关键。
脑卒中的征兆
脑卒中的征兆主要包括:手臂无力、面部下垂、言语困难、剧烈头痛、不明原因头晕。
脑卒中的识别:BE FAST
•“B”代表“Balance”,即平衡,指平衡或协调能力突然丧失,患者可能会出现走路不稳、身体向一侧偏斜等情况。
•“E”代表“Eyes”,即眼睛,指突发的视力变化,像视物模糊、复视、偏盲或者双眼向一侧凝视等。
•“F”代表“Face”,即面部,指面部不对称,有口角歪斜的现象。
•“A”代表“Arms”,即手臂,指单侧手臂突然出现无力感或麻木感。
•“S”代表“Speech”,即语言,指出现说话含混、不能理解别人话语等言语障碍问题。
•“T”代表“Time”,即时间,提示一旦发现上述任何一种症状,可能是发生了脑卒中,要立即拨打 120 急救电话,并准确记录发病时间。
脑卒中的处置流程
常见的误区
1.擅自给患者喂药或喂水:有些人会给患者喂服降压药、阿司匹林等药物,或者给患者喝水,这是非常危险的。脑卒中可能导致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喂药喂水容易引发呛咳、窒息,而且在未明确是缺血性还是出血性脑卒中的情况下,盲目用药可能会加重病情。
2.用力摇晃患者,试图使其清醒:这样的做法不仅无法让患者清醒,还可能加重脑部损伤,是绝对不可取的。
3.等待观望,寄希望于 “自行缓解”:有些人认为患者的症状可能只是暂时的,会自行缓解,从而拖延就医时间。要知道,脑卒中发作后,每延误一分钟,就会有大量的脑细胞死亡,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可能会留下终身残疾甚至失去生命。
脑卒中的预防措施
脑卒中的预防需要多管齐下
①控制好血压,高血压患者应每月至少测量1次血压并且进行药物治疗。
②控制好血糖,有卒中危险因素的人群应定期检测血糖。
③控制好血脂,对于缺血性卒中的高危人群,应该每3-6个月就要测定1 次血脂。
④控制好体重,有利于控制血压、减少卒中风险。
⑤控制好房颤。
⑥健康饮食和体育锻炼。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和控制危险因素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这两方面做到位,可显著降低脑卒中的发病。
预约就诊请关注公众号:
(配图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欢迎关注同仁医院官方微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