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稻”丰收季,沪郊大地稻浪翻涌,农机轰鸣。嘉定徐行镇第一批“国庆稻”开镰,品种为“沪早香软1号”,预计本周即可上市;崇明岛上的“国庆稻”开始收割,预计9月20日左右新米即可上市;奉贤早熟稻“美谷1号”开镰,新米预计将于本周六上市。
徐行镇第一批“国庆稻”开镰收割
9月15日上午,徐行镇第一批“国庆稻”开镰。位于安新村的水稻种植区内,金色的稻浪随风起伏,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呈现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此次开镰的“国庆稻”约20亩,品种为“沪早香软1号”,以其“香、软、糯”等特点深受市民喜爱。收割完成后,稻谷将立即进行烘干和加工,预计本周即可上市。
负责人表示,今年合作社首次尝试无土基质水稻育秧技术,水稻整体长势良好。预计亩产量将高于往年,达到900~1000斤。除了“沪早香软1号”外,徐行镇今年还种植了“沪早粳193”等其他品种,“国庆稻”总面积达60余亩。
据了解,今年徐行镇“国庆稻”的整体长势优于去年,产量较同期也有显著提升。
崇明岛上的“国庆稻”开始收割
又到一年收获时!崇明岛上的“国庆稻”陆续迎来成熟期,近日,在新村乡的水稻种植基地内,100亩“国庆稻”开始收割,田间地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稻田里,金灿灿的稻谷颗颗饱满,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两台收割机在稻田中来回穿梭,伴随着“轰隆隆”的作业声,一茬茬稻穗被快速卷入机身,收割、脱粒、碎杆、装车一气呵成,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稻香。据悉,今年共种植2700亩优质稻,其中“国庆稻”品种“沪早粳193”共100亩。
负责人介绍,该品种具有耐高温、口感清香软糯等特点,预计9月20日左右新米即可上市。
得益于该品种的优良特性以及精细化的田间管理,即便今年遭遇持续高温,“国庆稻”的产量和品质仍有保障,亩产量预计在1000斤左右,比往年增产20%。
技术人员表示,“国庆稻”的种植与晚稻不同,高温天气会影响授粉。为此,他们通过喷施叶面肥促进灌浆,并采用“白天打水、晚上排水”的灌溉方式,有效保障了水稻产量。
收割后的水稻,将经过烘干、碾米等工序,最终包装上市。届时,市民们可在国庆前品尝到这份来自田野的馈赠。
奉贤区早熟稻“美谷1号”开镰收割
9月15日,奉贤区自主培育的早熟稻“美谷1号”在青村镇李窑村开镰,两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同步作业,收割、脱粒、粉碎秸秆同步完成。据悉,新米预计将于本周六上市,为市民餐桌增添一份香甜。
今年全区共种植“美谷1号”近1000亩,目前仍处于小面积试种阶段。尽管入夏以来遭遇高温天气,但在农技人员的科学指导下,田间管理得到加强,亩产稳定在500公斤左右。收割后,工作人员还进行了取样和测水分等流程,为下一轮种植优化积累数据。
作为早熟品种,“美谷1号”比市民熟悉的“美谷2号”提前约一个月成熟,实现了错峰上市。其米粒饱满、米香浓郁、口感软糯,即使冷饭也不会硬。据介绍,奉贤全区“国庆稻”种植面积约3400亩,其中“美谷1号”有近1000亩。该品种的回口好,更贴近上海市民的口味偏好,所以市场潜力较大。
以此次收割为契机,奉贤区还将积极推进农旅融合,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相关活动,分享丰收喜悦。同时,组建稻米产业化联合体,整合多家合作社资源,在政府相关部门支持下拓宽销路,打造区域优质大米品牌,助力农民增收。
从空中俯瞰,金灿灿的“美谷1号”与绿油油的“美谷2号”相邻而生,构成一幅鲜明的丰收图景。“美谷1号”计划在两周内全部完成收割,而“美谷2号”预计于10月中下旬迎来收割高峰。新米将陆续上市,为即将到来的国庆佳节献上一份地道风味。
来源:上海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