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名44岁的男性在飞机机舱内突然意识不清、心脏骤停,经现场抢救后,通过“仁虹通道”紧急转运至上海市同仁医院救治后转危为安。
这天傍晚18时20分,一趟航班即将在上海虹桥机场滑出跑道,机舱内一位乘客突然仰靠在座椅上,面色苍白,嘴巴微张伴有抽搐。邻座乘客发现异常后,第一时间寻求帮助,所幸当时有医生在场,立即对该乘客进行检查,发现其意识丧失,呼之不应,大动脉搏动消失,初步判断为心脏骤停,一场惊心动魄的紧急救援就此展开。
18时37分,飞机舱门打开医护登机,急救人员随即进行检查:患者平躺于地,呼之不应,叹息样呼吸,颈动脉搏动未触及,双侧瞳孔等大,对光反射迟钝。医务人员继续对其进行心肺复苏、口咽通气道开放气道、持续给氧,开通静脉通路、静推肾上腺素,并监测生命体征和指脉氧。
接着,急救人员在边抢救边转送患者的同时,申请了“仁虹通道”前往同仁医院急诊科。19时01分,患者被120救护车送到了上海市同仁医院抢救室。
“当救护车抵达同仁医院急诊室时,患者无自主意识,心率224次/分、血压60/22毫米汞柱,气道涌出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同仁医院急诊科主任邱泽亮回忆道,“急诊科立即展开心肺复苏、电除颤等紧急抢救。头颅CT提示脑水肿,后转入急诊监护室,接受亚低温治疗、抗心律失常药物及脑复苏等生命支持。”
次日,患者仍数次发作室颤。同仁医院开展多学科会诊,仔细研究发病线索,最终锁定了“电解质代谢紊乱引发恶性心律失常”的病因,并即刻安放心脏临时起搏器。
经过多方抢救,该患者最终转危为安。如今,他已经返回工作岗位,身体状况良好。
据了解,让这位患者得以迅速急救转运的“仁虹通道”,是上海市同仁医院与上海虹桥机场合作的特色急救机制,通过专属手环标识、零等候救治、先治疗后结算的模式,为机场急危患者开辟“绿色生命线”,实现国内机场首创的急救模式。十年间,这条“急救高速路”已救治近百名患者,其中5名为急危重症,开展健康宣教10余次,显著提升了上海西部空港的应急处置能力,为公共安全筑牢医疗防线。
图片来源于同仁医院
撰稿:赵 立
编辑:陈 莎
责编:王 博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