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是衡量一座城市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
2024年初,黄浦区生态环境局在市级部门指导下,联合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团队,启动了我区首次系统性的生物多样性调查。近日,《黄浦区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技术报告》正式结题。
经过此次生态家底的摸清,黄浦区域内调查发现了1532种动植物,其中包括9种上海市新记录种。通过以“一地三园五街”为特色的黄浦区生物多样性调查,并运用文献调研、实地踏查、样线调查、环境DNA分析等多种科学方法,黄浦此次全面且细致的“摸底”,为超大城市核心区生物多样性的后续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黄浦区“一地三园五街”调查体系
记者看到,调查成果丰硕多元。黄浦陆生生物领域,新纪录种与受威胁物种的发现,凸显出黄浦区植物资源的独特与脆弱;昆虫、两栖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类群调查,明确了物种分布与优势种,也揭示了外来入侵物种的潜在风险。水生生物方面,水生维管植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大型底栖动物及鱼类等均有详细记录,环境DNA技术极大提升了物种检出效率,全面呈现水生生态系统多样性。
黄浦区发现的苔藓植物——上海新记录种
调查中,黄浦区域内发现的部分生物
通过开展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的调查评估,以及举办 “申生不息 —— 黄浦区生物多样性科普展” 等系列科普活动,不仅丰富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内涵,也进一步提升了公众的保护意识。
虽然黄浦区生物多样性调查发现了1532种动植物,其中还有9种上海市新记录种,但黄浦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仍面临诸多挑战。针对一系列问题,报告也给生态部门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如优化植被配置、打通生态廊道、留存“荒野地”、加强鸟类保护;精准应对生物扰动,控制有害物种、保护古树名木;综合治理环境胁迫,增建微生境、长期监测水环境。同时,加强公众教育和参与,引导科学对待宠物放生和喂养流浪动物,营造全社会共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良好氛围。
展望未来,黄浦区将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通过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为全国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的生态保护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黄浦方案”。
记者 / 王月华
编辑 / 刘韫文
图片 / 区生态环境局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1. 光影与文学共舞!外滩光影艺赏会本周日晚将点亮浦江秋夜
2. “超长假期”即将到来,你准备去哪?这些地方最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