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徐汇滨江党群服务中心的民生温度,到百代小楼里的振奋歌声,再到黑科技空间的未来体验——9月16日,上海海洋大学新生骨干训练营的同学们踏上了一场特殊的“城市研学之旅”,以“行走的课堂”这种鲜活的形式,触摸徐汇脉搏,在历史与未来的交响中,开启他们大学时代的“第一课”。
学生们参观徐汇滨江党群服务中心
第一站,同学们走进徐汇滨江党群服务中心,在讲解与亲身体验中,感受这座城市的民生温度。这座“嵌入式”的党群服务中心,以其功能复合、服务多元让人眼前一亮。市民食堂、青年创客共享工位、亲子绘本区应有尽有,“一站式”服务覆盖全年龄段。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这里不仅是党员的‘加油站’,更是老百姓的‘暖心屋’。”
徐汇滨江市民食堂
在“爱心接力站”,同学们还看到为户外工作者们设立的冰箱、微波炉、饮水机和淋浴间,来自河南郑州的研究生新生杜文婷说:“原来上海这座城市的‘精致’不是天生的,是靠大家一点点推动实现的。未来在大学里,我也要积极参与社团管理、班级建设,做身边小事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学生们来到百代小楼,这里是《义勇军进行曲》首次灌制地。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座红砖小楼里陈列的老照片、唱片模板和复原的录音设备,仿佛带人回到那个救亡图存的烽火年代。
“1935年,《义勇军进行曲》就在这里被灌录成唱片,从此传遍大江南北,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号角。”讲解员话音落下,原版唱片声响起,同学们情不自禁轻声跟唱,肃穆与激昂在现场弥漫。留言墙上,他们写下青春誓言:“以青春之名,承先辈之志”“愿以吾辈之青春,护我盛世之中华”……
学生们在“模速空间”黑科技体验馆沉浸式体验
行程最后一站,同学们来到“模速空间”黑科技体验馆。在这里,宠物陪伴机器人、智能吉他、VR眼镜等前沿科技产品,让同学们沉浸式感受到上海作为“创新之城”的脉搏。“原来‘人工智能’早已走进日常生活!”一位大一新生在体验智能吉他后兴奋地说。
训练营负责人、上海海洋大学团委副书记刘源说道:“我们希望借助这堂‘行走的课’,让新生不仅在沉浸式体验中了解上海,更在历史与当下的对话中,找到自我定位,以更饱满的状态开启大学旅程。”
记者:李芊、陆海捷
编辑:耿洁玉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