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杨浦 > 文章详情

在“小故宫”拆解汉字密码,开启古典诗词审美之门

转自:上海杨浦 2025-09-18 13:05:22

近日,杨浦区图书馆举办“YOUNG书房”名家领读系列阅读月活动的第四期活动。本期讲座以“古典诗词里的汉字之美”为主题,邀请甲骨文推广者李右溪主讲,通过《诗经》为引,结合陶渊明、苏轼等大家的诗作,为读者们深度解码汉字构形智慧与古诗美学奥秘。

讲座中,李右溪老师以《诗经》为舟楫,带领读者驶入汉字的审美之海。她引用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一句,拆解了“荷”字的甲骨文演变——“荷”,形为“人负禾”,本义即“负荷”,后因读音相近,假借为疑问代词“何”,展现了汉字“音近形变”的演变逻辑。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李右溪又取苏轼《记承天寺夜游》诗句中的一个“闲”字,通过甲骨文“门中月”字形,阐释了其“门内窥月”本义的静谧意象,与现代“空闲”语义形成诗意关联。

除此之外,讲座中,李右溪还系统拆解了古诗的四大核心维度:类型方面,对比《诗经》四言体与唐宋律诗的演变轨迹;押韵层面,以杜甫《春望》“深、心、金、簪”尾韵为例,说明平水韵“十二侵”部用韵规则;平仄格律部分,结合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一句,演示了“仄仄平平仄”向“平平仄仄平”的对仗转换;结构技法方面,重点解析了《诗经·关雎》的“起兴”手法——以“关关雎鸠”起兴,引出“窈窕淑女”之思,形成“物象-情感”的隐喻链条。

作为“人民城市”建设的重要文化实践,本场活动不仅延续了“YOUNG书房”名家领读系列“从书斋走向大众”的阅读理念,更通过汉字这一文化基因解码器,构建起了一座贯通传统经典与现代生活的桥梁。

未来,杨浦区图书馆将持续开展多元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让更多深居书斋的学术智慧转化为滋养城市精神的文化雨露,真正实现“以阅读塑造人民之城”的愿景。

文字 | 汤顺佳

编辑 | 周梦真

通讯员 | 张燕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点击图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