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文章详情

跟着吃就瘦!多学科团队定制的一周减脂食谱,直接抄

转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2025-09-17 18:29:35

夏秋之交,新陈代谢旺盛,正是告别“夏胖”、重塑轻盈的黄金期。可具体咋吃,你是不是还没谱?

/ Daily Recipe

夏天的快乐是烧烤奶茶给的

秋天的 “负担” 也是它们留下的

……

如果正在为此烦恼,那你抓住了绝佳的时机!!!

国家卫健委最新发布的《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明确指出,科学减重,“会吃”比“少吃”更重要。减肥绝不是盲目地“贴”或“饿”,尤其是在季节转换时,顺应时节、吃对营养才是健康管理的核心。

今天,就让我们结合这份权威指南,并依托我院内分泌科、老年科、营养科和膳食科专家团队的专业支持,为您送上一份专属于初秋的“清爽刮油”饮食攻略,助你能量满满地迎接秋天,健康瘦身不反弹!

科学减肥,先记住这四个“饮食关键词”

指南提出,减肥的基石是生活方式干预,而饮食是其中的首要环节。记住这四个核心原则,你就成功了一大半:

1. 控制总量,循序渐进

减肥需要制造能量缺口,但绝非吃得越少越好!突然大幅减少食量,身体会启动“节能模式”,降低基础代谢,反而让减肥变得更难。建议每日摄入比平时减少300-500大卡,或减少总体能量的30%,逐步推进。

为此,我们特别定制了一周1200大卡、1500打卡一日食谱,兼顾营养与饱腹感,帮你轻松开启健康饮食。

左右滑动,每天打卡!

左右滑动,每天打卡!

这份由我院专家精心设计的食谱,严格遵循了卫健委的均衡膳食原则,确保营养全面且热量可控。

2.均衡膳食,营养为王

减肥不是只吃草。指南强调要在控制总能量的基础上,保障食物多样化:

l 主食要“粗”:鼓励用全谷物、杂豆类替代部分精白米面,升糖慢,饱腹感强。

l 蔬果要“彩”:餐餐有蔬菜,天天吃水果,优先选择深色蔬菜和低糖水果。

l 蛋白要“优”:优先选择鱼、虾、去皮禽肉、瘦肉、蛋类、低脂奶和豆制品。

3.吃动平衡,缺一不可

饮食和运动是减肥的“双引擎”。只运动不控制饮食,效果甚微;只节食不运动,肌肉会流失,容易变成“易胖体质”。两者结合,才能最大化减脂保肌。可根据年龄、健康状况和运动能力采用不同的运动方法进行运动干预。一般建议每周中等强度有氧运动150~300分钟,抗阻运动2~3次

4.个体化方案,才是好方案

没有一种饮食法适合所有人。指南也介绍了几种经过验证的饮食模式,可供不同人群选择:

l 高蛋白饮食:蛋白质供能比超过20%,能显著增加饱腹感,适合容易饥饿、追求效率的人群。

l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短期应用有助于控制体重、改善血糖,需在指导下进行。

l 间歇性禁食:如“16+8”或“5+2”模式,可能通过调整进食时间窗口来起作用,执行前请评估自身身体状况。

一日三餐,照着这样吃

光有理论不够,实践指南来了!如何把原则落实到每一餐?

早餐(占全天能量30%):不能省! 是启动一天新陈代谢的关键。建议包含:1份优质蛋白(鸡蛋/牛奶/豆浆)+ 1份主食(全麦面包/燕麦片)+ 少量蔬果。

午餐(占全天能量40%):承上启下,要吃饱吃好。遵循“1拳主食+1掌蛋白质+2拳蔬菜”的拳头法则。烹饪方式以蒸、煮、炖、凉拌为主。

晚餐(占全天能量30%):清淡易消化。可以适当减少主食量,增加蔬菜和蛋白质的比例,睡前3小时内不建议进食。

特别提醒:

多喝水:每天1.5-2升水,能促进新陈代谢。

会看标签:购买包装食品时,学会看营养成分表,警惕高糖、高钠、高脂肪的“隐形热量”。

专心吃饭:定时三餐、不漏餐,按“蔬菜→蛋白→主食”顺序吃,细嚼慢咽,感受饱腹感,避免边看手机边吃饭不知不觉吃多。

减肥路上,这些“坑”千万别踩

只吃水果减肥:水果含糖量不低,且缺乏蛋白质和脂肪,极易导致肌肉流失和营养不良。

完全拒绝脂肪:健康脂肪(如坚果、橄榄油、鱼油)对维持生理功能至关重要,要适量吃。

迷信“零糖”“低脂”饮料:这些产品可能含有其他添加剂,长期饮用并不健康,最解渴的还是白开水。

追求快速见效:6个月内减掉体重的5%~10%;每周减重0.5-1公斤是安全且可持续的速度。快速减肥减掉的多是水分和肌肉,反弹更快。

减肥是一场关于健康的马拉松,而不是冲刺跑。核心是养成一个可持续的、健康的生活习惯。

如果您对自己的饮食方案拿不准,或者尝试后效果不佳,特别是伴有高血压、高血糖等健康问题的朋友,建议咨询专业的营养科、内分泌科、老年病科医生。我院专家团队可以根据您的个人情况,进行全面的营养评估,制定真正个性化的方案。

健康减肥,从学会吃饭开始。希望这份来自国家最新指南和我院专家团队的建议,能陪伴您开启一段轻松、有效的健康之旅!

点击“阅读原文”别再吃了!藏在日常饮食中的3个“健康杀手”,很多人没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