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争议发生到裁决作出,前后仅用时4周。近日,一起国际集装箱运输合同纠纷在北外滩国际法律服务港,通过临时仲裁方式高效审结。这是《上海市涉外商事海事临时仲裁推进办法》(简称“《推进办法》”)修订实施后首个落地的临时仲裁案件,彰显了虹口在涉外商事海事纠纷解决领域的创新活力与高效服务能力,为打造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撑。 本案纠纷源于航运企业与贸易企业之间的国际集装箱运输合同争议。货物运抵后,贸易企业发现湿损,经检验,系码头堆存中箱顶受损进水所致。双方随即协议依照《推进办法》在上海启动临时仲裁,并得到上海航运保险协会的专业支持,促成纠纷高效化解。 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相比传统诉讼或机构仲裁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解决周期,临时仲裁确实更加高效便捷,还降低了时间、人力和费用成本。” (AI制图)
临时仲裁赋予当事人更大的自主权和灵活性。从仲裁员的选择、仲裁地点的确定,到适用的仲裁规则和程序,几乎所有环节都由当事人自行协商决定。当事人可以根据纠纷具体情况,量身定制一套最适合的解决方案,减少不必要的环节,从而大大缩短纠纷解决周期。
虹口不仅以一系列开创性举措
推动临时仲裁的实践发展
更通过持续完善的
配套服务与专业支撑
为其落地生根提供全方位保障
↓↓↓
去年8月,全国首例涉外海事临时仲裁案件在虹口北外滩开庭并作出裁决,此后,全国首例双方境外当事人海事临时仲裁案件等也相继在此落地。这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案件,充分展现了虹口区在海事临时仲裁领域深厚的专业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今年5月,北外滩仲裁服务中心正式揭牌,其打造的共享仲裁庭为临时仲裁的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近期,《北外滩临时仲裁服务指引(试行)》和《北外滩临时仲裁服务一本通》也正式对外发布,其中收录了临时仲裁推荐仲裁员和仲裁庭秘书名录,这批仲裁庭秘书均由虹口区专门培养。
首批入选名录的庄炜担任本案仲裁员,这也是他第二次在北外滩开庭。他表示:“北外滩提供的专业配套服务和共享仲裁庭设施,完全契合国际商事仲裁的实践需求,其高效便捷的程序支持与一流的硬件环境令我印象深刻。”
作为中国航运产业高地,北外滩目前集聚了逾4700家航运企业及40余家功能性机构,覆盖航运交易、保险、经纪、货代全产业链。依托这一资源优势,虹口区正积极推动临时仲裁与航运保险、货代物流等板块深度融合,进一步拓展临时仲裁的应用场景。
区司法局介绍,虹口正与上海仲裁协会、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上海仲裁委员会、上海国际仲裁中心、上海航运保险协会、国际货运代理行业协会等深化合作,共同推动在细分行业形成更多临时仲裁实践案例。
同时,北外滩国际法律服务港将把虹口首创的“三所联动”经验拓展至商事领域,探索打造调解院、仲裁院、法院“三院融合”新时代“枫桥经验”品牌,助力北外滩成为涉外商事海事纠纷解决优选地和临时仲裁首选地。
记者:陈怡
编辑:陈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