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
昨天(9月16日)举行的“深入学习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研讨会上“剧透”一组数据。“十五五”规划编制调查中,共有10959位四级人大代表参与,占全市四级代表总数的75.6%;四级代表在问卷主观题中提出了18345条书面建议。从参与代表数到提出建议数,均创历史新高,为科学编制以及市人代会高质量审查批准“十五五”规划纲要打牢民意基础。
与会专家认为,“十五五”规划编制调查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的一个生动缩影。如何扩大民主参与、怎样完善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这些问题都值得进一步深入思考与探索。
如何确保人大代表始终如一地代表群众利益?
中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建立了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制度。党的十八大后,各地建立了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站、人大代表之家、人大代表联络站、人大代表联系点等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
在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看来,伴随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推进,诸如此类制度性创造,在今天的中国还有很多。他认为,对于全过程人民民主,我们不仅要认识其科学内涵及其特点,还要进一步认识到“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要认识这一科学论断,最好的办法,不是做抽象的学理论证,而是梳理这一科学论断形成的历史脉络。
对此,复旦大学教授、中国政治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桑玉成表示,“全过程人民民主”从一个政治理念迅速转变为一个内涵丰富、体系初成的学术研究对象。在此基础上,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研究引向深入,有必要实现三个转向。首先是从注重理论的研究转向注重实践的研究。其次,从注重一般性研究转向注重专题性研究。此外,从广泛性的研究转向领域性的研究。
“进一步彰显人大制度的巨大优势,要注重发挥人大民意反映渠道的整体优势,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上海人大工作研究会会长赵卫星认为,要重视用好实地考察、同步暗访、随机抽查、网络调查等手段,进一步激活代表视察制度的效能。要根据中央提出的协商在决策、立法之前的要求,不断推进人大协商民主的制度建设,把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人大制度运行中的优势充分体现出来。
“用最便捷的方式和最贴近群众的语言畅通参与渠道,是有效汲取民意的关键。”研讨会上,市人大财经委主任委员曹吉珍介绍,市人大与市发改委等单位合作面向四级人大代表发放问卷,会同代表工委组织代表带着问题下社区,征求代表和群众的意见建议。此外,通过座谈等方式收集人大代表、社区群众和有关部门建议500余条,在此基础上完成调查问卷和代表下社区提纲的设计,内容紧贴民生需求,受到代表群众的热烈响应。
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主任邬立群表示,要持续拓展代表参与常委会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加强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专门委员会、工作机构、办事机构与代表的联系,改进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等工作。持续发挥根据地域、领域组成代表小组的作用,继续探索代表工作小组的工作模式,充分发挥代表的专业特长和集体智慧,加强调研成果转化,推进代表深度参与立法、监督等工作。比如,为代表提供有效的履职平台。落实常委会党组“十大行动”,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履职为民、坚持因地制宜、坚持务求实效,加强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站建设。创新拓展基层民主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探索“代表进网格”工作,推进代表发挥作用嵌入基层治理体系。
“今年将完成2024年前出台的18部浦东新区法规和21部管理措施评估全覆盖。”浦东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田春华在会上“剧透”全面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十大行动的新目标。紧扣人大立法质量提升行动,浦东新区推动“4+23”个基层立法联系点融合发力,常态化征集浦东新区法规和管理措施立法需求,围绕商业秘密保护等出台36部管理措施,连续4年开展执法检查等。
徐汇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新华介绍,该区人大将基层立法联系点与基层实践站建设深度融合,以田林街道市级基层立法联系点为主阵地,构建“4+2+X”立法联系点网络,形成“站点合一”工作模式。通过组建专业立法顾问团、立法智囊团,实现群言群语与法言法语双向转化,并创新民主协商机制,在社区食堂等民生实事中碰撞出馄饨拆零售卖等“金点子”,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9月11日,黄浦区人大组织部分区人大代表对本区老旧住房修缮、电梯更新改造及绿化建设推进情况,开展2025年集中监督调研。
再如黄浦区,聚焦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所愿,包括城市更新、“两旧”改造、就业、养老、超大城市核心城区安全韧性建设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每年开展40余项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觉得文章不错,就点个“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