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浦东观察 > 文章详情

浦东成为全国数字发展“标杆样本”

转自:浦东观察 2025-09-05 12:33:14


自“十四五”开局以来,浦东以“整体性构建、全方位赋能、分领域推进”为指引,在制度创新、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数字产业集聚、数字治理等领域持续发力,城市数字化转型发展水平连续多年位列全市第一,更成为全国数字发展的“标杆样本”。



制度创新 数字经济获新动能


“有了区块链赋能,办理跨境业务效率大大提高了,而且全程没有人工干预,减少了很多不确定性。”一位从事进出口贸易的经营者告诉记者。这得益于浦东在制度创新上的先行先试——全国首部区块链赋能电子单证法规在这里落地,为数字经济发展筑牢制度基石。


浦东还发布了上海市首部《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管理若干规定》,在全市率先建设科学、交通数据创新实验室,打破数据应用壁垒,推动政、研、企数据协同创新,为全国数据开发利用提供了“浦东范本”。截至目前,浦东已经完成全区63家机关单位职责目录编录2.4万余条,开放公共数据集426个,数量居全市首位。这些数据正源源不断地为经济、金融、医疗等领域注入活力。



随着数商企业的日益增多,数据已逐步成为可流通的资产。在数据交易领域,浦东同样走在前列。作为数据交易链的牵头建设者,浦东已实现10省市“一地挂牌、全网互认”。上海数据交易所场内数据产品挂牌近5500个,截至今年7月底,交易额已突破31亿元。


在产业集聚方面,浦东正打造数字经济的“核心阵地”。以上海数交所为枢纽,联动上海在线数字经济生态园、浦东软件园等载体,形成了覆盖数据全产业链的发展生态。在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模力社区、张江机器人谷等产业空间活力迸发,截至2024年底,浦东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1600亿元,占全市40%。如今,浦东又瞄准人形机器人、大模型等新赛道,发布《浦东新区人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建成全球首个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开源社区OpenLoong,集聚大模型企业超40家,数字产业的“朋友圈”不断扩大。


数字治理 民生服务“软实力”升级


“只要扫码就能看到蔬菜的产地,农残检测报告,感觉比较安心。”居民陈大伯说。在浦东,数字化正让民生服务变得更精准、更温暖。


在医疗健康领域,浦东64家医疗机构已100%实现精准预约,通过号源下沉与签约转诊“三优先”机制,分级诊疗落到实处。同时,智慧医院与社区建设协同推进,线上问诊、报告查询等服务让就医体验大幅提升。


在就业服务上,“15分钟就业服务圈”小程序自2024年初上线以来,已帮助超7000人次完成补贴申请。“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登录了小程序,没想到在手机上动动手指就搞定了,太方便了。”刚拿到就业补贴的小王告诉记者。


在提升民生质量上,浦东同样下足了功夫。28家智慧菜场完成升级,179个早餐网点新建改建,市民吃得更舒心了;公交电子站牌覆盖率达82%,实时报站设备逾2000套,准点报时率提升至95%,持续增强市民群众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对于老年人和困难群众,浦东的数字化服务更显温情。养老顾问大模型和智慧养老平台整合服务资源,智慧养老院与互联网医院融合。不仅如此,精准救助平台汇聚16个条线近4000万条数据,联动社区云建成区、街镇、居村三级顾问网络,实现对困难群众的动态监测与高效帮扶,推动社会救助从“人找政策”迈向“政策找人”。


“十五五”蓝图 打造“632”数字发展格局


“十五五”期间,数字浦东建设将紧紧围绕数字中国和数字上海的总体部署,以“数聚浦东,智领全球”为愿景,力争到2030年建成在全球具有标杆引领地位的数字之城,为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服务上海“五大中心”及国际大都市建设注入强劲数字动能。


记者从浦东新区数据局获悉,“十五五”期间,浦东将重点打造六大重点领域、三类创新示范区以及两大支撑体系的“632”数字发展格局。六大重点领域包括数据要素市场价值激活、数实融合质效升级、城市治理体系迭代、数字服务生态触达、智慧生活普惠提升、内外协同开放发展;三类创新示范区将在制度突破、经济引领、民生标杆上持续探索,比如探索数据资产入表立法、打造数字出海服务区;两大支撑体系则将夯实数字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为数字浦东建设保驾护航。


从“十四五”的示范引领到“十五五”的全球对标,浦东正以数字为核心引擎,持续探索城市数字化转型路径,全面推动数字浦东的高质量发展与全球影响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