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静安区石门二路街道在嘉发大厦举行了“党建引领物业治理 数链协同提质增效”——浦江数链与石门二路街道区块链项目发布会。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莫亮金、上海市数据集团副总裁吕锋出席活动,现场见证街道与浦江数链签订“链上党建”合作协议,双方充分依托区块链应用场景落地,打造“链上党建”联建共建新模式。
活动现场还正式上线了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小区可信档案馆V1.0”系统
。这也意味着,作为系统首发地、首用地的嘉发大厦,将通过物业服务“一本账”实现小区物业治理全过程记录、留痕
,推动嘉发大厦小区在“区块链”的赋能下,迈入高效治理的新阶段。据悉,石门二路街道长期将商住混用小区治理难题破解作为党建引领物业治理的关键突破口。此次上线的“小区可信档案馆”,石门二路街道联合浦江数链,携手思亮信息以构建“透明物业”为核心目标,紧扣物业治理百日攻坚行动及“6+N”物业服务信息公开机制要求,
通过用户手机端与“嘉发大厦服务互动屏”双载体,精准解决小区账目不清、维修难溯、管理低效等痛点
,为基层治理“减负增能”提速。商住小区治理痛点凸显,数字化成破局关键
作为典型的商住混用小区,嘉发大厦由两栋90年代建筑组成,共399户,其中住宅98户、办公用房301户。受历史原因与建筑特性影响,该大厦办公用房实际居住达294户,长期受“信息不对称”困扰:物业账目手工记录易致审计凭证丢失,换届审计常“卡壳”;维修记录缺乏有效留存,换维修工后需“从零开始”;二房东、短租房占比高却无统一管理;业委会与物业近半时间耗费在记账、整理凭证上,难以聚焦服务提质。
“要让居民清楚‘钱去哪了、事办得怎么样’,让管理者有‘准数据’、好决策。”基于此,嘉发大厦业委会尝试探索数字化路径提升物业治理能力,石门二路街道迅速成立工作专班统筹推动,联合浦江数链打造区块链数字档案系统,旨在以区块链技术赋能“6+N”信息公开落地,构建“好党建、好服务、好监管”的居民区治理特色。
建立社区可信档案馆,数据出现在该出现的地方
“公示不是越细越好,关键是数据要‘用在刀刃上’。”业委会与居民区、居民代表多次商议明确了社区可信档案馆的系统定位——将小区物业服务运行的所有数据存储在安全、可信的区块链节点,聚焦“数据价值最大化”——审计时高效调取、公示时清晰呈现、决策时精准赋能,让数据“出现在该出现的地方”。后续将持续厘清数据应用与公示边界,既保透明合规,又不给小区添负担。
核心功能:五大亮点筑牢“透明物业”根基
尽管系统刚落地暂未形成大规模运行成效,但其五大核心功能已精准瞄准治理堵点,提供全链条解决方案:
一是资金可溯
:系统将物业“钱袋子”拆解至最小颗粒度——公共收益(停车费、场地租金等)来源、维修资金(电梯零件更换、具体花费等)去向,连同经手人、审批记录、发票明细全量录入,依托区块链“不可篡改”特性确保数据不丢失、不篡改。年度审计可直接调取链上数据,换届审计时新业委会点开系统即知“家底”,彻底告别“凭证丢、交接乱、审计难”的困境。二是降本增效
:系统与资金管理直接联动——停车费、广告收益到账自动同步,物业费缴纳信息实时录入,可自动生成合规报表并发送预警提醒。“以前光记账就占大半时间,现在工作量至少减一半!上线这套系统,小区管理成本至少能降低30%。”IT工程师、小区业委会副主任陈易峰表示。接下来,业委会将腾出更多的精力用来盯服务、听民意;物业公司将专注于物业服务优化与日常管理工作,共同提升小区居住品质。三是维修留痕
:每次维修的时间、材料、费用、验收人等信息均实时上链,即便换维修工,调出记录就能清晰掌握“上次换了什么零件、花了多少钱”,既杜绝重复维修浪费,也让居民清楚维修资金花得“值不值”。四是诉求快办:
居民扫码即可通过“小区一件事”模块提交诉求——无论是“楼道灯坏了”,还是“某笔支出有疑问”,信息直达业委会与物业,办理人、进度、结果全程留痕,提交人可实时查询。小矛盾在小区内快速闭环,有效减轻矛盾累积的压力,实现“为基层松绑”。五是租房规范:
针对小区二房东、短租房占比高的问题,将房源信息、租赁期限、资质合规性、是否违规改造等数据上链,形成动态管理台账,助力业委会清晰掌握二房东、短租房管理“底数”。打造“嘉发样板”,推动治理模式复制推广
“账算清了,居民信了,业委会才能轻装上阵管小区。”石门二路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系统落地是街道运用区块链赋能物业治理的首次尝试。下一步,街道将以嘉发大厦试点为基础,深化与浦江数链的战略合作,在完善系统功能、补充数据的同时,做实“需求导向、技术落地、价值优先”的数字化模式,待成熟后逐步复制推广,让区块链成为驱动物业治理转型的“有效抓手”,为上海社区治理提供“石二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