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新华医院 > 文章详情

病理报告你真的会看吗?——病理报告单中的“隐藏剧情”大揭秘

转自:上海新华医院 2025-09-02 16:58:16

Q

“医生,你看我的病理报告结果,这算是好的还是不好的?”

Q

“医生,这些词语到底是什么意思?

严不严重?”

Q

“医生,这报告我们老百姓看不懂,能不能简单跟我说说?”

刚刚拿到病理报告的那一刻,很多人的心情都是七上八下的。纸上密密麻麻的文字,似懂非懂的诊断名词,既想弄明白,又怕看到不好的消息。

别担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锁病理报告中的“隐藏剧情”,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带你一步步看懂它。

病理报告单的“三大板块

基本信息——报告单的“身份证”

这部分包含您的姓名、性别、年龄、门诊/住院号、送检日期,以及每份病理报告独有的病理号。病理号是识别您报告的可靠标识,可确保信息准确、不会错拿。

大体及镜下所见——记录标本“长相”

“大体”包括送检组织的大小、颜色、形状、质地和切面等外观特征,而“镜下所见”指组织经固定包埋、切片染色后,病理医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特征。

病理诊断——疾病“标签”

这是报告中最关键的部分。病理医生根据镜下形态学、免疫组化/分子检测结果,结合临床病史、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并得出结论。病理诊断主要告知疾病性质和肿瘤类型等相关信息,并为后续治疗随访提供关键依据。

病理报告常用医学名词解读

1

不典型增生

指细胞或组织结构出现异常,可能是炎症、损伤修复等原因导致反应性改变,也可能是肿瘤性病变,性质不明确。

2

异型增生

明确为肿瘤性病变,具有恶变风险。

3

交界性

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性和恶性肿瘤之间,具有一定的复发率或局部侵袭性,需密切随访观察。

4

级别/分化

用于描述恶性肿瘤的恶性程度;通常肿瘤细胞分化越低(即越不成熟),级别越高,其增殖和转移能力也越强,恶性程度越高。

5

神经侵犯

指肿瘤细胞侵犯神经的病理性过程,是浸润性生长的表现之一;也是肿瘤局部扩散方式之一,对肿瘤的预后判断有重要作用。

6

脉管内癌(瘤)栓

肿瘤细胞侵入血管或淋巴管内,提示肿瘤具有更高的远处转移风险;然而,它不等同于已经发生转移,而是提示可能需要更积极的治疗和密切的随访。

7

转移

指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通过血液、淋巴或其它途径传播至其它部位,形成新的肿瘤病灶。

补充报告

部分患者的初步病理报告中,会标注“建议加做免疫组化/分子检测明确诊断”。因为在某些情况下,不同的疾病可有相似的“长相”,仅凭显微镜下的形态学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比如梭形细胞肿瘤、淋巴瘤等。通过结合免疫组化/分子检测结果,病理科医生将综合分析所有信息并在补充报告中做出最终结论。

温馨提示

当收到需要补充免疫组化/分子检测的通知时,需及时与病理科联系。目前我科已开通了无纸化简易流程,只需免费挂“病理科便民门诊”号,手机公众号缴费即可。

病理报告是疾病的“说明书”,说明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它不仅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关键依据,也有助于您更清晰地了解自身病情。

拿到报告后建议仔细阅读诊断结论部分,如有任何疑问,可随时向医生咨询。

撰稿:郑诗祺

编辑:严敏骅 王晓颖

排版:黄雨沁 朱莉

审核:王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