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佳节到来之际,江浦路街道开展了诗韵唐风 童梦七夕——2025年江浦路街道七夕节主题活动暨“江浦志愿绿苗苗”第八季文明实践主题活动收官仪式。
活动通过“戏剧演绎+文化实践”的创新形式,将传统节日内涵与青少年教育深度融合,也为暑期“江浦志愿绿苗苗”文明实践活动画上圆满句号。
东方的浪漫,藏在诗词歌赋里。国风儿童剧《李白传》,以盛唐诗人李白的人生轨迹为脉络,通过“少年壮志”“长安梦华”“月下独酌”“仗剑天涯”四大篇章,生动再现了“诗仙”的豪放才情与家国情怀。
儿童剧跨越时空界限,带大家走进历史,邂逅盛唐风情,感受“诗仙”李白传奇一生,以创新手法实现历史与现代的对话。剧中精心设计的诗词彩蛋环节更是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每当触发诗词环节时,孩子们便化身为“小诗仙”,一个个热情高涨,争相回答,现场气氛每每被推到高潮。
这种寓教于乐的创新形式,让青少年进一步深入了解了李白的诗词魅力与人生故事,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让千年诗韵在欢声笑语中悄然浸润童心。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这是一份独属于东方的浪漫。在江浦路街道图书馆《何止七夕 但愿朝夕》的活动中,从星象故事到折纸DIY,小读者们一起传承着这份“乞巧”的美好。
七夕乞巧节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故事和习俗,从星宿崇拜到祈福许愿,有着丰富多彩的活动,汉文化的源远流长让参加活动的小读者们如数家珍。有的沉浸在朗朗星空中讲述着“牛宿星”、“织女星”以及拜魁星的故事;有的则从数字“七”这一算盘的珠数开始,分享给大家一个拥有神秘美感的吉数“七”的故事。
而最能体现小读者们“心灵手巧”的则是折纸活动,一对对小爱心、一串串千纸鹤,一封封装满“巧思”的书签,属于孩子们的独一无二的乞巧作品,展现了属于新时代少年们的全新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愿。
“江浦志愿绿苗苗”第八季文明实践活动自暑期7月火热开启以来,精心组织了11场各具特色的活动,构建了“文明生活培育+科普知识探索+志愿服务实践+文化艺术滋养”四位一体的育人模式。
在文明生活熏陶方面,以“趣”探“藓”,放“青松”为主题,引导青少年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学会自我调节。“邮政体验日——一封信的旅行”活动让青少年亲身体验了书信传递的魅力,增长了邮政知识。
科普知识探索永无止境。“沃的5G课堂”环保主题科普手工活动和“车轮上的环保课·复古自行车模型手工DIY与低碳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理解环保低碳理念,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绿色生活的热情。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上海电控研究所志愿服务队引领青少年走进“三球仪科技手工制作”的奇妙世界。“瓶子里的萤火虫”科普手工制作活动,向青少年普及了生物发光的知识。
通过“我是小小志愿者”志愿体验日活动以及“地铁体验日——一日小站长”活动,青少年们在志愿服务实践中参与了社区服务,了解安检、消防、应急救援等设施设备,进一步提升了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在文化艺术滋养方面,名人进社区之听君天讲淞沪会战的故事,缅怀历史,铭记曾经的牺牲与奉献,继承那份跨越时空的人文精神。精心策划的国风儿童剧《李白传》,则通过生动的剧情和精美的表演,让青少年领略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资料 | 江浦路街道
编辑 | 奚宇轩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点击图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