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饮食塑造一方文化。从岭南鲜美的鱼生到江南醇厚的醉蟹,从西南火辣的螺蛳到民间偏方的生蛙敷疮,美食地图上藏着的“危险诱惑”——食源性寄生虫病还真不少。
省流版
1.鱼生藏肝吸虫、醉蟹窝肺吸虫、福寿螺含线虫,生食蛙蛇招裂头蚴,连水生蔬菜都附着姜片虫。
2.感染寄生虫病会出现腹痛、腹泻、呕吐、肝脏肿大等症状,严重还会损害神经系统。
3.预防寄生虫病关键在于改良传统烹饪,用熟食替代生腌,区分生熟器具,重视水源安全。
鱼生与肝吸虫:岭南的“鲜味代价”
华支睾吸虫(俗称肝吸虫)玩着“三级跳”的把戏:先把虫卵通过淡水螺和鱼虾完成发育,最终以囊蚴形态潜伏在鱼体内,最后在生鱼片里等着登堂入室。一旦得逞,肝吸虫便趁机侵入人体,寄生在肝胆管中,长期感染可导致肝硬化甚至癌症。数据显示,广东、广西等鱼生盛行地区,肝吸虫感染率显著偏高。正如老广们常说的一句话:食得咸鱼抵得渴,一口“鲜”,或许正以健康为代价。
醉蟹与肺吸虫:江南风险的潜在危机
江南人的秋日浪漫,莫过于就着黄酒品醉蟹。当琥珀色的酒液裹着金灿灿的蟹黄,连李白都要吟诗一首——且慢!蟹壳里可能藏着并殖吸虫(俗称肺吸虫),它的幼虫常寄生在淡水蟹、蝲蛄体内,普通的酒腌、醋泡等处理方法往往难以彻底杀灭,一旦侵入人体,便会在肺部“安家落户”,引发咳嗽、胸痛甚至咯血等症状。在东南沿海地区,因生食醉蟹而感染肺吸虫的病例时有发生。
福寿螺与线虫:夜市美食的阴影
深夜大排档的烟火气里,总少不了爆炒福寿螺的“滋啦”声,却不知这盘“嗦螺”可能正在上演现实版“寄生虫总动员”。广州管圆线虫——这种以鼠类为终宿主的寄生虫,其幼虫最钟爱的“中转站”正是福寿螺、褐云玛瑙螺等。数据显示,我国75%以上的广州管圆线虫病例都与食用未煮熟的福寿螺有关,这些“螺中刺客”一旦进入人体,就可能引发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
而水产品爱好者同样需要警惕异尖线虫和颚口线虫。异尖线虫常潜伏在鳕鱼、带鱼等海鱼体内,生食刺身或半生鱼肉可能中招;颚口线虫则偏爱乌鳢、黄鳝等淡水鱼,其幼虫虽小,破坏力极强。
生蛙蛇与裂头蚴:民间偏方的误区
老祖宗传下的偏方里,藏着一些令人后怕的“健康陷阱”——生蛙肉敷伤口“消炎”、生吞蛇胆“明目”等这些“土方法”,简直就是给曼氏裂头蚴开VIP通道,局部敷贴生蛙肉或蛇肉时它们可以直接经过皮肤或黏膜侵入,生食就更简单了。一旦得逞,这些“不速之客”就会在皮下、眼球甚至大脑中“安营扎寨”,引发游走性肿块、癫痫发作等严重症状。
水生植物与姜片虫:田园时鲜的风险
荸荠的清脆、茭白的鲜嫩、水芹的爽口......这些充满田园风味的水生蔬菜是许多人餐桌上的时令美味。然而,在这些看似纯净的“水中鲜”表面,可能潜伏着肉眼难辨的健康威胁——布氏姜片吸虫和肝片形吸虫。它们是两种典型的“植物杀手”。它们的虫卵在水中孵化后,先寄生于扁卷螺体内,随后以囊蚴形态附着在荸荠、茭白、水芹等水生植物表面。当人们为追求原汁原味而直接生食这些蔬菜,或饮用未经处理的生水时,这些微小的“入侵者”便趁机进入人体,在肝胆系统“安家落户”。
出现以下症状,可能是中招了
❗
腹痛、腹泻、呕吐,这是绝大多数寄生虫会导致的临床表现。
❗
肝脏肿大及疼痛,肝吸虫常常会攻击我们的肝胆管系统。
❗
咳嗽、咳铁锈色痰,肺吸虫正在侵入你的肺组织。
❗
神经系统症状,广州管圆线虫和曼氏迭宫绦虫让你的大脑变成它们的“游乐场”。
安全比美味更重要
✅
改变烹饪方式,摒弃生腌等生食或半生食方式,食材需彻底煮熟。
✅
区分生熟器具,避免案板、刀具、容器交叉污染。
✅
重视水源安全,清洗蔬果使用过滤水或凉开水。
答题赢礼品,你准备好了吗?
本轮设置5小题,每题只有1个选项正确,全部答对即可进入抽奖页面。
活动时间:2025年8月27日-28日
活动期间,每个微信账号限答1次。
本期有奖问答给大家准备了丰厚的礼品,我们会根据答题先后顺序发放奖品,奖品将在活动后快递到您家!奖品数量有限,赶紧分享给您的好友,读文学科普,答题赢好礼!
长按识别二维码,进入答题!
参考文献:
[1] 钱门宝,李石柱,周小农.我国重要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和控制[J].热带病与寄生虫学杂志,2021,19(5): 241-245.
[2] 戴思敏,余晴,王真瑜,张耀光,杨佳炜,魏子昕,et al.2020-2023年上海市市售水产品寄生虫感染监测及居民食源性寄生虫病认知和行为调查[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24, 36(6): 631-636.
[3] 王真瑜, 吴寰宇, 江莉, 马晓疆, 张耀光, 何艳燕, et al 2015-2019年上海市市售食品寄生虫感染监测分析[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21;39(3):5
/健康科普
供 稿:戴思敏
编 辑:王彦喆
审 稿:余 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