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黄浦 > 文章详情

不止于书香!福州路原来又好吃又好逛

转自:上海黄浦 2025-08-27 15:09:32

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起,当福州路还被称为“四马路”时,便已是书局、报馆、出版社云集的文化圣地。

百年流转,如今的福州路不仅延续着书香传统,更融合了美食与艺术的多元体验。您一起来黄浦,逛吃福州路吧~

黄浦区图书馆

黄浦区图书馆在书香十足的福州路上已经开了二十多年,近年经过修缮,更改善了内部布局和设施条件,藏书量可达近100万册,坐席可提供近600个。

从福州路的入口处进入大厅,迎面便看到巨大的“城市书阶”,阶梯两侧的壁式书架上是满满的书籍,书香氛围浓郁,是市民读者阅读休憩的好去处。

在图书馆正门一楼西面,还有一个24小时城市书房,全天候向市民游客开放。这是市中心首家24小时城市书房,通过扩展阅读空间、延长阅读时间的方式来满足市民读者日益增长的夜间阅读需求。

地址:福州路655号

上海古籍书店

今年焕新归来的上海古籍书店,引得不少老读者回归打卡。历时467天改造后的上海古籍书店,拥有6层空间,总面积近3000㎡,包含1600余种旧版线装书、50600余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主题书籍,已成为全国单体最大的古籍书店。

虽然上海古籍书店并不是图书馆,也不是阅览室,但书店欢迎每一位读者在店里阅读。大部分书籍都有拆封版,可以在店内自由阅读。

书店一楼主打传统经典著作、人文社科类新书、古典文学研究以及签名本等;二楼收录了中国历史、环球学术、专题史、传记文献、版本目录、语言文字、中国哲学、中医等类别的专题书籍。三楼主打古旧书,这里不止有二手书和特价书,更有新旧版线装书和各种碑帖。

四楼的敦煌空间汇聚了千余种敦煌题材专业书籍,按照敦煌文献、敦煌学研究、敦煌艺术画册等;五楼的博古雅苑,是一家聚集文玩家具与名人书画的古玩店;六楼的露天平台将不定期举办旧书市集。

地址:福州路401号

上海外文书店

福州路上的上海外文书店是一家历史悠久的老牌实体书店,其所在的建筑是原世界书局大楼,2015年被列入上海优秀历史建筑。书店外,一尊尊雕像静静伫立,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浓郁的艺术气息扑面而来,让人还未踏入书店,便已沉浸在这独特的氛围里。

这座书店拥有整整四层的广阔空间,汇集了丰富多样的外文书籍资源。不论是学习教材、原版小说、经典名著,还是儿童外文读物,这里皆可一网打尽。

更值得一提的是,四楼的松坂书屋,聚焦日文原版书籍,从《排球少年》《蓝色监狱》《名侦探柯南》等热门动漫IP,到各类小众漫画,应有尽有,堪称日漫爱好者的淘书天堂。

地址:福州路390号

上海笔墨博物馆

上海笔墨博物馆,藏在闹市中的非遗博物馆。展厅面积仅约150㎡,却出奇的精致。

展馆主要围绕非遗毛笔——周虎臣,非遗制墨——曹素功,梳理了中国的毛笔和制墨历史,不仅展示了历代制笔工艺、制墨工艺,还展示了历代海派大家们的爱用的毛笔,有些为复刻品,有些是他们生前留下的。 

逛完之后你会发现,毛笔选料的丰富程度大大超出了过往的认知。除了常规的羊毫、狼豪、兔毫之外,原来茼麻纤维、牛耳毛、石獾毛也可以用于制笔。

地址:福州路429号

天蟾逸夫舞台

天蟾逸夫舞台的前身为大新舞台,始建于1925年,座西南朝东北,建筑为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门楼外立面为米白色水刷石及仿石划格,造型简洁,具有装饰艺术风格。

天蟾逸夫舞台是上海历史最为长久、最具规模的戏剧演出场所,前身为天蟾舞台。“天蟾”得名以来,南北名伶巨匠对这魅力无穷的舞台情有独钟,以至梨园有“不进天蟾不成名”之说。

如今的天蟾逸夫舞台依旧致力于打造成为以京剧演出为主、其他戏曲剧种演出为辅的戏曲演出专用剧场,许多经典戏剧都可以在此解锁。

地址:福州路701号

老正兴菜馆

老正兴菜馆创立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堪称上海本帮菜之源。多年来,它凭借独特的手工技艺、地道烹法和浓郁的沪上风情,深受本地食客推崇。2011年7月,“老正兴本帮菜肴传统烹饪技艺”被列入黄浦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多年来,老正兴名菜迭出,其中“油爆河虾”曾荣获全国金奖,虾籽大乌参、响油鳝糊、正兴酱方等,也都是备受赞誉的招牌。

这里的响油鳝糊,尽显本帮“浓油赤酱”特色——厨师选用新鲜黄鳝,手工去骨取肉,精心烹调。最令人叫绝的是上桌前一勺热油浇淋的瞬间:滋滋声响中热气蒸腾,不仅锁住鳝肉的鲜美,更将蒜香与葱香完全激发,与鳝糊的醇厚质地交融,带来舌尖与耳畔的双重享受。

地址:福州路556号

王宝和酒家

王宝和酒家创建于1744年,距今已有270多年的历史,是上海最老的酒家之一。上海人吃蟹很多都是首选这里。

王宝和在上海有“酒祖宗 蟹大王”之名,历经时间的考验,诞生了菊花对蟹形、蟹粉明虾卷等多道经典蟹菜,王宝和的蟹菜需由专人将大闸蟹的蟹粉拆出,再精心烹饪而成,是货真价实的“功夫菜”。

除了蟹宴,这里出品的糟货也是别具特色。王宝和酒家依旧坚持使用最原始的香糟,采用古老的制作方法和烹饪工具。把香糟捣碎,再加入花雕酒,最后萃取精华,经过五六个小时的糟制过程,让食材充分吸收酒糟的香气,一口下肚,清爽留香、回味无穷。

地址:福州路603号

老半斋

每年清明前后,长江刀鱼洄游的时节,老半斋总会大排长龙。这家承载着百年味觉记忆的老店,以一碗“刀鱼汁面”牵动着无数食客的舌尖情怀。高峰时段,这里刀鱼汁面每天要卖出一千碗左右,为尝一口“长江第一鲜”,有的食客不得不等候半个小时才吃上。

而在夏季,老半斋还会售卖清凉解暑的老上海传统刨冰,不少食客都说,在这里找到了小时候的味道。今年老半斋还将老式刨冰转化为新潮的体验,经过多次尝试,推出10元一杯的自制刨冰酸梅汤,选用食材有洛神花、山楂、桑葚、甘草、冰糖、薄荷叶、乌梅、陈皮等。

地址:福州路600号

编辑 / 孙超慧

来源 / 黄浦最上海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1. 我是黄浦|I AM HUANGPU

2. 凌晨不打烊!上海新天地三店新开

JOIN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