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7日到8月24日,“首届中国乡土绘画(农民画)作品展览”在中华艺术宫展览。展览展出来自全国各地的544件作品,以浓郁的“乡土气息”、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强烈的“时代精神”,体现了广大农民画作者和基层美术创作群体用心灵感悟生活,以独特的观察视角、生动质朴的艺术语言记录新时代乡村生产生活的新场景,传承农耕文明的集体记忆,记录乡土社会的时代变迁。
8月22日下午,上海市文联文艺家大讲堂在中华艺术宫开讲。美术史论家、上海市美术家协会顾问朱国荣以“新时代乡土绘画的叙事新意与审美追求”为主题,系统梳理了中国农民画的发展历程,并结合经典作品与本届参展作品,深入探讨了乡土绘画在主题内容、艺术语言与审美表达上的新变化。
朱国荣首先回顾了中国农民画的发展历程。他指出,农民画作为独立画种,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逐渐形成的。解放前虽有年画、剪纸、刺绣等民间艺术形式,但并无“农民画”这一概念。20世纪五六十年代,通过改造年画、连环画运动,农民画开始崭露头角。
施俊《太阳灶到田头》江苏如东农民画
刘志德《老书记》陕西户县农民画
到20世纪70年代,农民画进一步发展。当时出于生产、劳动和政治需要,农村开始培养基层美术创作者,这些作品的成功往往与来自院校、职业的美术专业人员的辅导密不可分,在他们的帮助下,农民画涌现出一批具有专业水准的作品。比如陕西户县农民画以其生动质朴、易于共鸣的艺术语言,提供了认识中国的新窗口,在国外也引发热烈反响。
陈木云《放鸭姑娘》(1978年)上海金山农民画
在户县农民画的先导下,各地都开始了对民间艺术的挖掘及创新。在上海金山,毕业于上海美专的吴彤章携手其他辅导老师,引导当地的农民融合江南地区灶头壁画、刺绣、剪纸等民间技艺进行创作。自1977年起陆续在国内及比利时、美国等17个国家和地区举办展览,此后金山农民画频繁在国内外展出,深受国际艺术界好评。
张永正《你追我赶》陕西户县农民画
张春兰《西瓜丰收》陕西户县农民画
从以上介绍可以看出,最早“农民画”是以农民的身份命名,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改革开放后,农民画逐渐从“农民身份的艺术”转向“乡土主题的艺术”。1987年,“现代民间艺术”的概念被提出,不再强调创作者的身份,而更注重艺术本身的时代气息与民间传统的融合。进入新时代,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乡土绘画”这一概念逐渐成熟,不再以创作者身份界定,而是以题材内容为核心,强调对乡村生活、自然风貌与文化传统的现代性表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乡土绘画的创作主题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叙事上突出体现了“两山理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这一理念指导下,乡村振兴、乡村旅游、数字农业、生态保护、艺术乡建等成为创作的重要主题。
邹青宸《沃野欢歌话丰年》江苏
他以此次乡土绘画作品展览参展作品、江苏作者邹青宸《沃野欢歌话丰年》为例,详细剖析了新时代乡土绘画如何通过图像叙事全面反映农村新貌。该作品以饱满的构图和丰富的细节,描绘了文化礼堂、非遗表演、水果采摘、民宿旅游、智能农业、直播售货等场景,甚至细致到二维码、机器人等现代科技元素的融入。朱国荣认为,这类作品具有“大观园”式的宏大叙事风格,好比北宋《清明上河图》,生动记录了当代农村的生活变迁与发展成就。
此外,展览中还有多幅作品还聚焦非遗传承,讲述新时代各地区在创新中保护非遗、发扬风俗节庆、发展文创经济等,这些场景的描绘展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活力与创新。
朱国荣从艺术语言的角度,总结了乡土绘画三大审美特征:
一是平面性描绘是乡土绘画的美质。平面性是中国现代农民画的艺术特质之一。在艺术表现上,打破时空的表现,不在意形象在透视中的结构变化,让人想到古埃及壁画、毕加索等,大胆地根据自己对物体的理解来进行平面化的处理,由此在创作中获得极大的自由,并在平面化的表现中追求均衡、对比、旋律、节奏等形式上的美感。
徐桂宝《马戏团》上海
二是主观色彩的表现是乡土绘画的性格。乡土绘画在色彩运用上极具主观性和象征性,乡土画画家常依据画面需要和个人感受设定色调,而非忠实于客观物象,就如马蒂斯般的强烈色块、装饰性色组、地域性色彩符号的运用,都增强了作品的情感张力和视觉冲击力。
三是夸张变形的手段是乡土绘画的畅想。许多作品通过放大物体、重组空间、打破常规比例等方式,营造出超现实或理想主义的画面效果。朱国荣认为,这并非西方超现实主义的潜意识表达,而更多是一种对丰收、欢庆、幸福生活的理想化呈现,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与时代性。
卢美彬《新时代新农村》福建
朱松祥、朱国安、包凤佴、俞舟波、郑红飞《红色渔歌》浙江
朱国荣强调,乡土绘画要留出三个入口:创作者上,要吸纳农村地区业余作者,避免专业化;在题材上,要发展好本地区乡土题材,避免雷同化;在艺术语汇上,要鼓励个性化艺术表现,避免同质化。
他最后总结道,乡土绘画是中国文化土壤中生长出的独特艺术形态,它既扎根于农耕文明与民间传统,又积极回应新时代的呼唤,记录乡村变迁、传递乡土情感、彰显文化自信。只有不断吸收现代艺术养分,回应时代变迁,乡土绘画才能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