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静安 > 文章详情

生态“含绿量”催生发展“含金量”,绿色转型的“市北答案”

转自:上海静安 2025-08-26 19:15:20

上海市北高新技术服务业园区(3.31平方公里)位于上海市静安区,紧邻中环南北高架,从1992年烟囱林立、浓烟滚滚的彭浦老工业区,成功转型为以大数据产业为核心的全产业链总部经济功能区。园区将“智慧转型、微碳零排”融入发展内涵,将40%的绿化覆盖率与1300多千瓦的屋顶光伏装机容量交相辉映,让全市最美河道中扬湖的清澈水质与“数通链谷”国家区块链应用示范区数字浪潮相得益彰,生动展现了绿色低碳转型与产业迭代升级的同频共振。

绿色筑基:生态治理赋能园区新生

上世纪90年代,这里烟囱林立、机器轰鸣。2010年启动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时,高能耗、高排放印记犹存。但转型种子已在市北高新园区埋下2016年跻身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2019年复评获评“全国第一、优秀”,2022年获评“上海市三星级绿色生态城区(试点)”,园区正式剥离“工业铠甲”,拥抱“数智基因”

如今,园区20栋自持楼宇屋顶资源利用率达到100%,全部铺设光伏发电系统,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300千瓦;智慧管理平台的数智“双碳”系统实时显示光伏发电和用电趋势,为构建区域市场化碳普惠交易服务体系提供有力支撑,带动企业积极融入绿色低碳发展格局。

生态蜕变的密码藏在细节里。在洛川中路静安国媒中心,上海中心城区唯一的“环境空气温室气体自动监测站”24小时运转,实时追踪二氧化碳浓度变化,为园区乃至全市“双碳”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市北塞尚湾依托“技术+金融”模式,成为全市首个地表水环境治理示范项目,实现从“水质改善”到“水生态健康”的跃升。

园区精心构建的“三维生态体系”令人瞩目12万平方米绿地形成的“生态绿肺”、近5公里慢行步道串联的“绿色脉络”、屋顶绿化与垂直绿化构成的“空中花园”,让“推窗见绿、移步入园”成为市北高新“城中园林”的日常实景。四季流转,园区绿化覆盖率40%的数字背后,是静安中环公园、静安青年体育公园等多个公共空间串联起的“公园20分钟”绿色生态圈。

虚拟电厂建设彰显了市北高新在生态治理中的智慧实践。在8月4日全市需求响应实测中,园区作为首个建成虚拟电厂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召集36户用户,申报可调容量1150千瓦,响应完成率达85%,完成市级调度“首秀”。这得益于园区依托区块链构建“数据管理—资源调度—能源交易”全链路体系,通过区块链智能合约与GEB系统,实现错峰用电精准调控。目前,虚拟电厂已签约52家单位、99栋楼宇,形成6兆瓦稳定可调能力储备

低碳驱动:绿色集群引领产业跃升

今天的市北,

绿色低碳不仅是环保标签,

更是驱动产业升级的核心竞争力。

在“数通链谷”,链咖啡的饮品、场景集市的票根皆融入区块链因子,150多个区块链应用场景在静安落地,这正是市北绿色产业集群的缩影。

园区数据智能企业占全市1/3,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数量年均两位数增长,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8%(全市平均的1.8倍),近三年,独角兽企业、科创板上市企业“多点开花”。

“产业越高端,对绿电、低碳的要求就越严格。”市北高新园区负责人表示,“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催生的新质生产力正蓄势待发。市北高新作为静安对接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的核心阵地,承担着加快打造一批绿色低碳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持续构建完善的绿色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重要职责。”

以“云数智链”为核心的绿色产业生态

已初具规模。

德凯、璞塔、晶澳太阳能等园区企业聚焦碳资产核查、用户碳足迹、节能环保装备、新型储能技术等重点领域,构建绿色低碳产业循环体系;

卡斯柯将无人机技术从轨道交通控制延伸至低空物流、河道巡检等服务场景,在4平方公里的空域划设物流、巡检等多条航线,探索特大城市低空经济发展新路径。

云立方是市北承载上海市云计算产业基地的核心,这里的数据港IDC机房最低PUE为1.09,比肩国际领先水平;全国范围内建成的35座数据机房,实现年减排二氧化碳41万吨。

在静安国际科创社区,数字经济企业代表喜马拉雅规划设计的“喜马天地”,在保留老厂房红砖肌理的同时,构建起“产业孵化—商务办公—文化体验”全链条生态,实现了历史保护与创新驱动、科创赋能与城市更新的有机统一。

价值共生:低碳实践塑造发展典范

基于“活力多元的国际社区、开放交流的公共空间、绿色生态的低碳社区”双碳设计理念,拥有近百年历史的“彭浦机器厂”,转型升级“静安国际科创社区”。围绕修旧如旧、创新如新,园区定制了专项历史建筑保留与拆除方案,工业遗址广场将40%历史构筑物再利用于设计,体现工业历史文化与建材循环的低碳理念。

中央广场结合社区中心设置的社区广场,打造白领、居民的公共客厅;健康绿环串联整个园区,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成为城市空间重塑和双碳行动的创新实践。

园区的“绿色引力”延伸至制度创新。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市北高新近年来持续建立健全推动“数智市北”绿色低碳发展场景。

依托市北高新智慧管理平台“碳普惠监管”模块,企业可实时查询能耗与碳足迹;“遇见市北”App植入低碳出行积分系统,年激励员工绿色通勤超万人次。“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公众践行”模式,将绿色发展理念渗透至园区每个角落。

典范铸就:市北答案引领转型

如今的市北高新园区,工业能耗较十年前下降83%,单位工业产值能耗年降幅达25%,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稳定在0.77立方米/万元;绿色建筑占比达75%。

近日,园区更凭卓越ESG实践获证券之星“气候韧性典范奖”。且另一方面,园区近五年企业营收为前五年的1.6倍,云数智链企业贡献静安区半数高新技术企业,多方孵化估值14.2亿元的科创集群。站在新起点,市北高新园区以虚拟电厂上线为契机,加速从“低碳实践”迈向“系统重塑”。

从烟囱到光伏,从制造到智造,市北高新的发展证明:绿色转型从来不是减法,而是产业升级的乘法

作为上海近五年环境建设的优秀案例,在获“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上海市三星级绿色生态城区”“上海市首批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示范单位”等荣誉基础上,市北高新园区3.31平方公里完成了从“工业锈带”到“生态绣带”的蜕变,并以低空经济试验区、公园城市先导区、低碳发展实践区等实践,让绿色不仅是底色,更是竞争力,为超大城市中心城区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低碳转型“市北答案”。

记者:蒋文婕 

编辑:梁慧

资料:区发展改革委、市北高新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