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黄浦区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部署,将“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的承诺融入民生细节,持续织密“五边形”养老服务体系。如今,黄浦区已构建起配餐中心保基本、社区长者食堂为补充、市场资源共参与的“三位一体”老年助餐服务网络,让舌尖上的幸福,稳稳托住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点击观看视频↑
黄浦老人的“食”事,到底藏着多少心意?上海光明邨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晨,是直观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早在2011年,光明邨配餐中心就开始承接部分街道的老年餐供应,如今已经承担起向全区10个街道供应老年餐的任务,月均服务量超3.9万客,服务老人数稳定在1500一1800客之间。
一大早,徐晨带着记者来到鲁班路上的光明邨配餐中心,每个工作间里都是一番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将近一千五百多份老年餐在这里新鲜出炉。餐食按12元、15元、20元分设三个价位,依托光明邨大酒家的专业厨师团队,所有餐食都遵循“低糖、少油、软嫩”原则,既保留老字号的风味精髓,又贴合老年人的咀嚼与消化需求,以12元的老年餐为例,一大份咖喱土豆鸡块作为大荤,鸡块和配菜都切成丁,看上去就特别软糯,火候十足。外加一份烂糊肉丝作小荤和一个蔬菜,色香味俱全。
除了菜色,“饭到嘴边还是热的”同样能体现对老人的贴心。老年餐配送原先都是先送到街道或居委,由社工或志愿者再送往各个老人家中。遇到忙不过来的时候,老人用餐就会耽搁。从去年开始,老人送餐的“最后一百米”,由顺丰同城专业骑手进行配送,保证每天送到老人手中的饭,打开还是热腾腾的。徐晨说:“在民政的协调下,我们和顺丰同城达成协议,每餐的送餐费用只有4块钱。这4块钱的运费,民政出一点,慈善基金出一点,老人出一点,光明邨配餐分公司再承担一点,老人只要自己付一块钱,如果是特殊困难老人或者80岁以上高龄老人可以不用付送餐费,就能享受专业配送到家的服务了。”
从2023年开始,老字号丰裕的鲁班店、达利店率先成为首批“老字号长者餐厅”,而去年,光明邨与瑞金二路街道合作,将丰裕南昌路店升级为“社区长者食堂”。
中午时分,徐晨带记者实地参观,社区长者食堂配套有老年餐桌、长者专区等。店堂内几乎座无虚席,一旦有位子空出来,后面的客人立刻又会续上。徐晨介绍,只要持有黄浦区“五边十色”助老服务卡的老人,全场都能享受85折优惠,主打一个吃得又好又实惠。
从1家配餐中心到8家长者餐厅、1家社区长者食堂……在徐晨的一路见证下,黄浦区老年人用餐的选择越来越多。今年6月,“光明邨——丽园好食光”社区助餐点闪亮登场,运营模式由街道提供场地和设施,企业负责菜品供应与服务保障。作为中华老字号,光明邨在上海家喻户晓,从鲜肉月饼到各类本帮菜肴,凭借传统工艺、新鲜食材和稳定品质,市民常年会在淮海路总店门口排起长队,光明邨的加入,让社区助餐服务有了新活力。
如今,对黄浦老人来说,每天最大的烦恼,成为了“翻哪家老人食堂的牌子”。这份“选择太多”的甜蜜负担,让徐晨特别开心,同时还有点“小羡慕”。他畅想着,自己老了以后,一定也要到黄浦来养老。
这份“畅想”,也是对黄浦养老服务的肯定,当一座城市把老人的“小事”当成“大事”,把“桌边的温暖”做成“幸福的样板”,人民城市的底色,便在这一碗一筷、一饭一菜中,愈发温暖动人。近年来,黄浦“中央厨房+社区长者食堂+长者餐厅”三位一体的为老助餐服务模式不断深化,全区现有1家老年配餐中心、13家社区长者食堂、50家长者餐厅、42个社区助餐点共106处四种形态的助餐场所,日均供客量达9700客。
“十四五”期间,黄浦区把“为人民谋幸福、让生活更美好”作为民生工作主线,在打响老年服务品牌的同时,关注不同人群的多元需求,精益求精优品质,全心全意办实事。
记者 / 邵林峰 瞿煌俊
编辑 / 樊陆佳
图片 / 邵林峰 瞿煌俊
视频 / 邵林峰 瞿煌俊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1. 刚开通就客流爆棚!运营方迅速加密班次,更多乘客建议正在持续优化……|直击现场
2. 流感疫苗开打,3—17岁可以接种鼻喷式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