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环境 > 文章详情

夏夜寻虫三连奏!黄浦小小探险家解锁城市生态密码

转自:上海环境 2025-08-24 09:46:11

当夜幕为黄浦的公园披上神秘面纱,一场场与“夏夜精灵”的约会正闪亮上演!近日,黄浦区生态环境局联合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蓬莱公园、南园公园、樱花谷驿站接连开启三场“灯诱寻虫”科普研学活动。来自半淞园路街道、五里桥街道、外滩街道的小小探险家们手握光束,在华师大志愿者老师的带领下,穿梭于草丛间、树荫下,探寻城市生态的多样性奥秘,让夏夜充满了欢声笑语与惊喜发现!

PART.01

第一站·蓬莱公园:

癞蛤蟆“吓尿”记与壁虎明星秀

“老师!草丛里有个鼓鼓的小家伙!”8月8日晚,来自半淞园路街道的小朋友举着手电筒喊起来。华师大老师笑着科普:“这可是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哦!它一紧张就会‘吓尿’,这是自我保护的小技巧,可不能用手挤它呀~”  

孩子们在老师的引领下,还抓到了课本里的蜉蝣,透明的翅膀在灯光下闪闪发亮。最让人羡慕的是抓到壁虎的小朋友,引得大家围拢过来,“它的尾巴断了会再生吗?”“为什么白天看不到它呀?”一连串问题让老师的科普时间变得热闹非凡。家长们也蹲下身,和孩子一起听蝉鸣辨种类,让课本知识在夏夜变得触手可及。

PART.02

第二站·南园公园:

标本摸一摸,虫虫大集合

8月15日晚,五里桥街道的小朋友刚集合,就被华师大老师手里的盒子吸引了。“老师,这里面装的是什么呀?”“是昆虫标本哦,敢不敢摸摸看?”老师打开盒子,拿出一只锹甲标本。“哇!硬硬的!”一个小男孩鼓起勇气,用指尖轻轻触碰了一下,紧接着,其他小朋友也被这份好奇牵引,纷纷伸出小手和锹甲来一个亲密接触。

灯诱设备一亮,小虫子们陆续“赴约”。“老师!这里有好多小不点!”有小朋友指着灯光下的小虫子喊。老师凑近一看:“这是小蝽,还有旁边停着的小蟌,都是咱身边常见的‘小邻居’!”突然有人指着树上叫喊的虫子叫:“这个会‘唱歌’!”老师拍手:“这是日本纺织娘,上海常见的‘歌唱家’,翅膀就是它们的‘乐器’哦!”大家围着灯光数虫子,小蝽和纺织娘成了今晚的“人气王”!

PART.03

第三站·樱花谷驿站:

甲虫“明星”来做客

“今天带了特别嘉宾——我的甲虫朋友!”8月16日晚的苏州河边,华师大老师打开盒子,一只黑亮的甲虫爬了出来。“这是孔夫子锯锹,名字是不是很有文化?”“它的大钳子好厉害!”外滩街道的孩子们瞪大了好奇的眼睛,脸上写满惊叹。老师小心地拿起甲虫:“它性格很温和,大家可以轻轻看,别碰到它的钳子哦~”

灯诱开始后,小朋友们头戴探照灯,手持网兜,兴奋地四处寻找:“老师,这里有蟋蟀!”“还有飞蛾!”老师笑着说:“蟋蟀和蛾子都是生态链的小成员呢~”紧接着蹲下身,指尖轻轻捏着草丛里蹦出来的小虫子,举到小朋友面前晃了晃:“你们快看这个小家伙,咱们都叫它‘扁担钩’,是不是长得特像小时候挑水的扁担?但它在生物学上可有个正经名字,叫短额负蝗。”有个小女孩指着停在草叶上的小蟌:“它的翅膀蓝蓝的,像小蝴蝶!”老师点头:“对呀,它是‘豆娘’,和蜻蜓是亲戚呢!” 

三场夏夜寻虫之旅,让孩子们在城市里找到了自然野趣,也让“生态保护”从课堂走进生活。这些藏在湖边、草丛的“小生命”,都是城市生态的“活课本”。未来,黄浦区生态环境局将继续开展连接自然与心灵的研学活动,让更多环保科普活动走进公园、滨江等城市“绿肺”,让孩子们在触摸自然、观察生灵中感受生态之美,共同守护美丽黄浦的绿色家园。 

来源:黄浦环境


编辑:张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