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里,所有人的关注属于患者——治疗、饮食、康复,每一步都牵动着家属的心。然而,在日复一日陪护等待亲人康复的过程中,许多家属手腕酸麻,肩膀僵硬,腰背隐隐酸痛,眼皮沉重得似有千斤重物压着。
今日关注
照顾亲人,但您的身体同样需要细心照拂!
守护我们自己的身体,
才能成为患者坚强的后盾。
疲劳并非坚强勋章,
而是一种警示信号。
只有当您保持充沛的精力与良好的状态,才能给予家人更持久、更有效的陪伴与支持。
“写凤字”转头法:别小看这轻轻一动!想象用鼻尖在空中缓慢而稳定地写一个“凤”字(也可换为其他稍复杂的字),只需写2~3遍,您就能感觉到颈肩肌肉逐渐舒展放松,如同卸下了一副沉重的隐形铠甲。
耸肩“叹气”功:深吸一口气,双肩用力向上耸起,仿佛要将双耳藏起来,坚持数秒。然后,伴随一声长长的、无声的“叹气”,快速放松肩膀,让肩头自然垂落。重复此动作5~8次,就像为紧绷的肩颈做了一次小小的“压力释放”。
“雨刷器”摆手法:手臂自然前伸,手掌下垂,然后模仿雨刷器左右柔和摆动,幅度由小渐大,来回摆动15~20次。这个动作宛如春雨轻抚,温柔地唤醒疲惫的手腕。
“握拳-开花”:先用力握紧拳头,仿佛攥住所有疲惫;坚持3~5秒后,手指猛地张开,尽力伸展到最大,犹如一朵花在掌心瞬间绽放。重复10~15次,让手指的紧绷感如花瓣舒展般消散。
“猫咪伸懒腰”:稳稳坐着(或站立时手扶支撑物),深深吸气,同时缓慢拱起后背,含胸低头,感受脊椎如猫咪伸懒腰般一节节舒展;再缓缓呼气,将背部轻轻反方向下压,胸部微挺,抬头看向前方。重复数次,让腰背的酸涩感如阳光下的积雪悄然消融。
“左右转乾坤”:坐稳或站直,双脚固定,身体轻柔地向左后方扭转,目光随之向后看,保持几秒后回正;再换右侧重复。动作要轻柔,如同微风拂柳,左右各转5~8次,让腰部肌肉在细微扭转中得到放松。
“478呼吸法”(简易版):安静坐下,闭目,用鼻子轻柔吸气4秒,让气息如清泉流入肺腑;屏住呼吸7秒,感受宁静在体内沉淀;再用嘴缓缓呼气8秒,仿佛轻轻吹散所有尘埃。重复3-5轮,精神便能如充电般逐渐恢复清新。
动作:站在椅子前(确保稳固),双脚与肩同宽。想象后方有张隐形凳子,慢慢屈髋屈膝向后“坐”,臀部轻触椅面(或悬停在接近椅面处),同时双臂前平举保持平衡。稳稳站起。重复10~15次。
作用:唤醒沉睡的下肢,促进血液循环,像给身体引擎添了一把活力燃料!
动作:站立或坐着均可。双脚脚跟用力抬起,用脚尖支撑身体,提到最高点保持2秒,感受小腿绷紧。再缓慢有控制地落下脚跟。重复20~30次。坐姿时可双脚同时做。
作用: 对抗久站久坐的腿脚酸胀、沉重感,像一双温柔的手在按摩小腿,促进血液回流心脏。
小贴士
见缝插针:病人检查、医生谈话、排队探视等间隙都是您的“专属加油站”。
轻柔舒缓:动作幅度以舒适为准,切勿追求力度或速度,避免造成新的疲劳。
安全第一:如有特定部位疼痛或不适,动作需谨慎或暂停。做颈部动作时,若有眩晕感,立即停止。
请记住:这些微小动作,都能作为“能量碎片”。您守护着亲人,也请记得守护好自己的健康。照顾是一场持久战,照顾好自己,才有更恒久的力量照亮彼此。
撰稿:杨文婧、沈忆君
图片:AI生图、原创
审稿:顾芸芬、陈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