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松江 > 文章详情

一把木梳做好需要26道工序!这群“小木匠”玩得不亦乐乎

转自:上海松江 2025-08-17 07:42:30

“从选料到加工完成,最后上蜡,需要26道工序。要想做好,一步都不能省,步步都要严谨认真……”8月15日上午,一堂木梳制作课在石湖荡镇非遗传习基地热闹开讲,木工师傅顾剑一开场便道出了木工制作的匠心,十七八个从四面八方赶来学习的孩子听得格外专注。

走进木工教室,靠墙的架子上陈列着老式鞋桶、脚盆、饭桶、瓜果盒等各式木工制品。前后两面墙壁上,则悬挂着琳琅满目的木工工具。顾剑说,这些“老家伙”都是从他爷爷辈一路传下来的,他是家里的第三代木工师傅,十一二岁便跟着爷爷和父亲学习木工。

眼见这么多小孩对木工感兴趣,顾剑很欣慰,传授起技艺时也十分投入。为了让孩子们听得明白,他提前制作了PPT,从木梳的起源、发展、寓意到制作方法,进行了风趣且细致的讲解。讲解完毕,他才招呼孩子们上手。“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工具熟悉了,做起来才顺畅。”顾剑告诉记者,考虑到孩子们还小,加上时间只有半天,给到孩子们手上的木料都是半成品,选料、开梳等工序已提前完成。

制作过程中,只见长方形的木梳胚子被台钳稳稳固定,“小木匠”手握钢丝锯,对准设计好的木梳造型来回锯动。不一会儿,郑恩善的钢丝锯下,一条小鱼初具雏形。“锉刀要这样,斜着磨,会好磨很多。”身后,李朵儿示范起自己刚刚学到的新技巧,手中的小猫梳已经调皮地探出了两个耳朵。“外形出来以后,先用锉刀顺滑、倒角,随后砂纸也要派上用场,打磨抛光同样不能马虎。”顾剑在操作台间来回穿梭,遇到工具使用不规范的孩子,他都要手把手教。

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不少陪同前来的家长也当起了帮工。陆瑾萱和妈妈张福萍选择的也是猫咪造型的梳子。“老师做的梳子非常圆润光滑,特别漂亮!我为什么做不出这种效果……”女儿的话还没说完,张福萍赶忙鼓励,“已经很棒了,我们再磨磨看。”采访中,张福萍一个劲点赞:“这个活动特别棒,既能帮助孩子们了解传统文化,又能锻炼动手能力。”

据悉,当天的木工制作体验活动是石湖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组织举办的暑期文明实践系列活动之一。截至目前,已有7场非遗传习活动在石湖荡镇非遗传习基地开展,参与人数约210人。

记者:王梅 周亮 刘艺(见习)

编辑:桂可欣 实习生:尚禄云

审核:周样波 周正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