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检察 > 文章详情

许佩琰:数字公益检察的“她力量”

转自:上海检察 2025-08-16 14:52:02

“上海市最美检察官”推荐人选

在崇明区检察院,有这样一位检察青年,她将数字技术的浪潮引入检察实践,在守护公益的道路上步履不停。她,就是数字公益检察办公室副主任——许佩琰。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新时代好青年”,了解她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的不凡篇章。

深耕前沿

用数字为检察工作插上翅膀

勇担改革使命,投身数字浪潮。2023年10月至2024年10月,许佩琰被借调至最高检数字办工作。其间,她高质量完成多项重要会议及研讨活动的筹备,积极参与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管理平台的建设工作,协助组织开展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推广活动,协同业务厅开展数字检察赋能刑事检察和未成年人检察业务工作,并参与编写了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数字检察办案实务指引》,参与研发了检察侦查、公益诉讼等多个业务领域数字检察培训课程20余个。

立足上海实际,创新数字公益。借调期结束返沪后,她主动对标上海打造数字化城市标杆、崇明科技自立自强定位,创新启动“数字公益检察”项目,建成全市首个数字公益检察中心,搭载数字公益检察办案系统,与崇明区数据局共创“上海市崇明区创新实验室”,探索打造崇明数据可信空间,培育公益智能AI体,她牵头打造的“数字公益崇明范式”获2025年区十大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被最高检业务厅专题调研肯定。

推动技术应用,深化数字赋能。她善于总结办案规律,结合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她总结非法倾倒固废案件中的车辆类型、行驶轨迹、作案时间等特点,研发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从源头上打击非法倾倒,追缴生态损害赔偿金800余万元,以大数据守护一方碧水净土,获最高检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竞赛三等奖;结合乡村振兴、国有财产保护等领域,她携手中国农业大学、农发集团共建三农数据试验田,将数据深入田间地头,助力国有财产颗粒归仓,模型经验被《检察日报》专题报道;此外,她研发的“渎职犯罪关联损失挽回”等7个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全部上架至最高检模型管理平台被推广使用,督促追回国有财产损失超2000万元。对她而言,技术是手段,精准参与基层治理、维护群众利益才是目的。

守护公益

用心用情诠释检察为民

“人民检察为人民”是许佩琰始终践行的宗旨。在公益诉讼一线,她办理了300余起案件,11起入选最高检、市院典型案例。

护长江生态,筑国家战略屏障。针对沪苏交界长江B7浮水域非法采砂违法犯罪活动猖獗、执法力度不统一等问题,她主动联合长航公安、海事及崇海两地水务部门会签工作备忘录,定期开展联合执法巡查活动,实现对非法采砂行为“左右岸同步”闭环治理,同时秉持“谁破坏谁担责”原则,同步对10名非法采砂行为人启动生态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并开展跨省磋商,追回生态修复金人民币26万余元,案例获评最高检服务保障长江经济带发展典型案例、上海市法院典型案例。

保安全生产,促源头治理升级。针对部分农家乐未安装可燃气体报警装置等问题,她推动对全区农家乐开展集中排查督促“存量”问题整改,推动行业主管部门构建农家乐设立申请时同步书面提示机制,解决新设农家乐燃气安全隐患“增量”问题,该案获评最高检安全生产领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上海市检察院典型案例;针对环岛景观大道交通安全问题,她细致调查、充分论证,督促职能部门积极履职整改,解决环岛景观大道电线杆“拦路”问题,让“堵心路”变“畅心路”,获听证员和老百姓频频点赞。

守世界遗产,创司法实践范式。围绕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需要,她办理“李某某非法狩猎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系列案”,创新“货币赔偿+劳务代偿”责任承担方式,获上海市检察院、法院典型案例;围绕世界自然遗产地崇明东滩野生鸟类保护与周边农业生产矛盾,她创新办案思路,以“空天地”一体数字化取证,推动行政机关出台《防鸟网线技术使用指南》、农业生产集团实验候鸟食堂,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生态损害保险,寻求生态保护与农业发展的平衡点,展现了守护公共利益的检察担当,案例被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法治日报等20余家中英文媒体广泛宣传,更获得了国际鸟盟的关注肯定。

知行合一

用思考照亮前行的路

许佩琰始终坚持“实践出真知,理论促发展”的理念,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深耕理论调研,破解实务难题。在办理环保税征收案时,对于环保行政处罚由不同行政机关作出可能影响征收时效问题,她收集各方资料论证作出环保行政处罚主体与征收部门的关系,有力帮助行政机关追缴环保税;在开展国有财产、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工作时,她把办案中发现的法律适用问题,由点及面、由面及里地转化成对办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调研文章,研究成果先后获最高检、上海法学会征文二等奖等荣誉。

推动学术融合,打造行业标杆。近三年,许佩琰在《人民检察》《中国检察官》等核心载体上发表理论调研12篇,其中4篇文章获评最高检、市级各类奖项,同时积极参与党建、检察文化活动,调研形成的《新时代检察文化与检察业务的融合发展》获最高人民检察院新时代法治文化建设理论征文三等奖。

传播数字理念,赋能人才共建。许佩琰不仅自己钻研,更乐于分享。作为最高检“检察实务专家进校园”师资,她精心研发了大数据赋能检察工作系列课程,获评上海检察教育培训精品课程,并多次为中国人民大学及西藏、新疆、山东、黑龙江等多地检察机关进行专题培训,将自己探索的经验与思考无私分享,培训检察干警超千人,为检察事业的人才培养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公益诉讼前沿到数字检察的探索,许佩琰始终保持着学习的热情和实干的韧劲。她的每一步成长,都源于对检察事业的忠诚热爱和对守护公平正义、公共利益的执着追求。她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充满了在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勇于创新、一心为民的检察情怀。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背后,是她日复一日的努力和对“检察为民”初心的坚守。在建设法治中国、守护美好生活的征程上,许佩琰和无数像她一样的检察人,正步履坚定地前行。

来源 | 崇明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