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看护难”如何破解?在杨浦,一张覆盖全区12个街道的“爱心暑托网”正给出温暖而有力的回答。今年夏天,杨浦区小学生爱心暑托班再度升级,不仅在办班点数量和覆盖面上持续扩大,更在课程“菜单”的创新与融合上下足了功夫。
就在本周,延吉新村街道第二期小学生爱心暑托班即将圆满结束,从传统文化体验到前沿科技启蒙,从职业初体验到安全自护教育,这里以“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为依托,将暑托班打造成一个家门口的“第二课堂”和“成长乐园”。
“五育并举”新课堂
小空间里有“大世界”
“这是薄荷,闻起来凉凉的!”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延吉中路77号的爱心暑托班,零距离感受孩子们在这个夏天的“不一Young”的成长。
由团区委配送的“探秘神奇的中草药”课程上,孩子们化身小小“李时珍”,走进中草药的奇妙世界。老师带大家认识薄荷、柠檬草等日常中草药,轻轻一揉叶片,清新的香气便萦绕鼻尖。孩子们一边辨识味道,一边亲手制作香包,把自然的芬芳藏进布里,也把对中草药的好奇记在心里。
这是杨浦区2025年暑期托育服务的一个生动缩影,通过整合多方资源,爱心暑托班已构建起一个多元立体的“护苗”网络。孩子们在这里不仅能完成暑期作业,更能在一系列精心设计的课程中,探索兴趣、增长见识、收获友谊。
“老师快看,我画的生肖邮票!”在“十二生肖文化邮票绘画”课上,一名学生兴奋地举起自己的作品,画纸上一只威风凛凛的老虎栩栩如生。这堂课上,老师不仅讲解了十二生肖的由来,还展示了中国邮政发行的历年“生肖票”,让孩子们在方寸之间领略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文化课让孩子们“静心”,互动剧则是他们的“燃点”。当魔幻儿童剧《糖果公主》上演时,整个教室瞬间变成了欢乐的海洋。孩子们不仅仅是观众,更是剧情的参与者。
从自然教育课上认识昆虫的奇妙构造,到音乐课上学唱《快乐不简单》;从亲手制作一个驱蚊中草药香囊,到在“小小金融家”课堂上学习规划自己的零花钱……延吉新村街道爱心暑托班的课程表,如同一本精心编排的“成长手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在这里不再是分割的概念,而是有机地融入到每一个有趣的活动之中,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乐,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社会联动”大平台
打开校门外的“活教材”
这个暑期,延吉新村街道充分发挥区域化团建优势和“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便利,将社会各界的优质资源源源不断地引入这个“第二课堂”。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警察有多少种吗?”在“‘毒’行禁止,‘童’行无毒”课堂上,来自社区的民警不仅为孩子们科普了不同警种的职责,更带来了禁毒仿真样品,上了一堂生动的安全教育课。当看到伪装成糖果、饮料的毒品模型时,孩子们发出一阵阵惊呼:“原来危险离我们这么近,以后再也不乱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了。”这堂课,在孩子们心中筑起了一道坚实的思想防线。
来自农业银行的职员变身“理财讲师”,手把手教孩子们如何记账、储蓄;来自高校的志愿者哥哥姐姐们,则带来了充满活力的体育游戏和耐心的作业辅导。
这种“开门办班”的模式,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暑托班的课程内容,更让孩子们有机会接触到来自不同领域的“活教材”,提前打开了认识社会的窗口。
一个暑托班,连接的是千家万户的期盼,考验的是一座城市的治理温度与智慧。从延吉新村街道爱心暑托班这一个点,折射出杨浦区在破解暑期“看护难”这一民生考题上的用心与创新。它不仅仅是一个“托管”的场所,更是一个充满爱与智慧的“成长加油站”。
文字 | 沈莹
图片 | 沈莹
编辑 | 文茜婷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点击图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