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浦东观察 > 文章详情

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两山”理念的航头实践

转自:浦东观察 2025-08-15 15:03:51


绿水青山如何转化为金山银山?今天是全国生态日,恰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这个特殊节点,也是浦东新区航头镇持续建设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的第三个年头,这个距离市中心30公里、连一座山都没有的城郊小镇,如何成为浦东唯一的国家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并走出一条超大城市城郊生态转化的新路径?记者深入航头镇,为您揭开其背后的神秘面纱。


水脉重塑:从臭水塘到“小西湖”的生态蝶变


在人们的传统认知中,绿水青山或许总是与名山大川紧密相连,就如同桂林漓江那般——20元钞票背面的美景与实景交相辉映,令人心驰神往。然而,航头镇却打破了这一固有印象。


航头镇地处浦东、奉贤、闵行三区交界的“金三角”地带。交通便利,开车一小时内便可抵达高铁站、机场和港口。这里河网纵横交错,尽显典型的江南平原水乡风貌;从空中俯瞰,不见山峦起伏,只见蜿蜒的河道宛如一条条碧绿的丝带,串联起座座民宅。


清晨6点的航头镇长达村,村民李琴芳拎着菜篮走向河边,俯身清洗刚摘的黄瓜。水流清澈,倒映着岸边整齐的篱笆和紫云英花丛。“现在洗菜都靠它,以前这可是50米外就捂鼻绕道的臭水塘!”她指着河道笑言。这片被村民唤作“小西湖”的水域,如今荷叶田田,时有白鹭掠过水面,成为航头镇“两山”实践的缩影。


河的另一侧,年近七旬的村民汪能成在同心园慢跑。他清晰记得过去的样子:断头河淤塞发黑,夏天死鱼漂上水面,村民宁可多走20分钟也不愿路过这里。改变始于2021年航头镇在上海市率先推进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拆除违建、打通水系、规范整治663家“散乱污”企业,549条河道重现碧波。河道水质第三方检测专员李艳的试管记录着这里的蜕变:氨氮含量0.03mg/L,达到水质优良标准。航头镇规建办主任彭元富强调:“全镇近1400条河道,依托水系治理,有力推进了‘两山’创建工作。”


制度创新:生态积分激活治理内生动力


“以前你乱扔垃圾,我也乱扔;现在你弄干净,我也要弄干净。环境好了,邻里吵架都少了!”李琴芳的感慨源自切身对比。她家小菜园曾是杂物堆放点,如今丝瓜架下干净整洁。只见她手机一拍,熟练地上传航头综合管理小程序,即获20个积分。在航头,像她这样用生态行为换积分的农户超99%:庭院内外、院墙无破损、无乱堆物、无乱张贴涂写加5分,无乱建窝棚圈河养殖奖10分,1积分相当于1元钱。近五年来,全镇已兑换1055万元。


积分制的设计暗藏治理巧思。12项积分指标既包含垃圾分类、文明新风等生活场景,又覆盖家风家训、知法守规等乡村治理层面。村民秦永兰展示自己的账户:“上个月获得‘法律明白人’称号,系统自动加了30分,兑换积分后可当钱花。”复旦大学规划院生态分院生态所所长涂俊评价:“小积分大治理,把‘大家的事’变成‘家家的事’,破解了长效治理难题,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产业赋能:数字农业打造绿色经济新引擎


好生态就像一块强大的磁石,吸引着“金凤凰”纷至沓来。盒马鲜生产业基地成功落户航头,这个超百亩的基地年营收规模超百亿元。长达村、牌楼村蔬菜生产基地等主动对接盒马,采用“订单+数字农业”的创新模式,让农民们再也不必为农产品的销路发愁。


“生态好了,产业来了,游客多了,人气也旺了,村民的收入也提高了。”航头镇牌楼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张尔刚感慨地说。土地流转租金增长的同时,更带来家门口的就业岗位。汪燕芬在基地负责果蔬分拣,月薪从务农时的2000元跃至4500元:“骑电瓶车10分钟上班,比到市区打工强多了!”张尔刚补充说,相比去年,今年游客量同比增长四成以上,乡村旅游、土特产销售成为新增长点。


示范引领:城郊样本的可复制密码


优质的水土条件孕育高品质的农产品,提升市场竞争力。依托长三角消费市场,精品蔬菜从采摘到上架仅需5小时,溢价超普通农产品30%。如今,航头镇已形成从种植、初加工到市场服务的“三产融合”全链条发展模式,吸引了源耀、河姆渡等一批龙头企业集聚,带动千人就业。


在盒马(中国)有限公司公共事务副总经理原若凡看来:“航头的价值在于,通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带来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


更为可喜的是,航头镇“生态+民生+科技+数治+产业”深度融合的转化逻辑,正被全国多地借鉴和推广。复旦大学规划院生态分院院长、研究员、生态环境部区域环评常聘专家朱俊评价道:“航头镇有一个可复制的创新点。它作为大都市的城郊接合部乡镇,通过科技手段和高效的市场对接体系,让有限的生态资源实现了价值的进一步外溢和放大。这恰恰是长江经济带以及一些欠发达地区所缺乏的,充分印证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在朱俊看来,航头镇地处超大城市城郊,是“资源约束型区域的生态转化”的典型代表。航头无山却能圆“两山”梦,其核心矛盾在于“生态资源先天不足”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冲突——这并非超大城市独有,中小城市、县域甚至乡镇也普遍面临类似问题,比如缺山少水但需激活生态价值。


超大城市的特殊性反而让其探索的“数智转化”路径更具压力测试价值:能在超大城市破解的难题,放到资源约束更宽松的地区,复制难度只会更低。在超大城市的特殊性中,恰恰藏着更普适的“转化逻辑”。


“这里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当无数个‘航头’连点成线,我们终将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朱俊说。